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强迫症(OCD)是一种慢性衰竭性精神疾病,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OCD患者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及行为功能受损,其中决策功能受损是OCD很重要的一个临床表现,更有研究者认为决策功能缺陷就是OCD患者强迫思维及行为的潜在原因。神经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强迫症状与眶额叶(OFC)的功能紊乱有关,而有关强迫症患者前额叶背外侧(DLPFC)的功能是否受损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本研究拟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和色子任务(GDT)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在风险明确及风险不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功能,相关研究发现IGT与OFC的功能完整性有关,而GDT与DLPFC的功能相关,因此本研究同时简要探讨强迫症的神经机制。方法:对45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OC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48名性别构成、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对照组被试进行爱荷华博弈任务、色子任务以及连线任务(TMT)、Stroop色词任务(S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试、数字广度测试(DS)和言语流畅性测试(VF)等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同时对OCD患者进行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爱荷华博弈任务包括有利选项和不利选项,色子任务包括风险选项和非风险选项,主要观察两组被试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上的净得分(有利选项数目-不利选项数目)、色子任务上的净得分(非风险选项数目-风险选项数目),同时观察强迫症患者在IGT及GDT上的净得分与临床症状是否相关,以及强迫症患者中接受药物治疗与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IGT和GDT上的净得分是否有差异。结果:OCD组在IGT上的净得分(4.80±16.55)低于对照组的净得分(3.12±16.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 p=0.023),而两组被试(OCD:4.76±10.08;对照组:2.67±11.95)在GDT上的净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 p=0.366),同时两组被试在TMT, SCWT、WCST、DS和VF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CD组的IGT和GDT净得分与患者发病年龄(r=-0.05,-0.20)、病程(r=0.02,-0.14)、Y-BOCS(r=0.01,0.12)、HAMA(r=-0.03,-0.06)及BDI(r=0.09,0.08)得分均无显著相关(均P>0.10),OCD组中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与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IGT[(-4.34±16.20) vs.(-5.62±16.43), t=1.54, p=0.131)]和GDT[(3.92±10.48) vs.(5.89±9.65), t=0.64, p=0.523]净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D患者在风险不明确情境下决策受损,而在风险明确情境下决策未受损,即OCD患者在风险明确及不明确情境下决策出现明显的分离,也表明了风险明确及风险不明确情境下的决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同时间接的论证了我们的假设,即强迫症患者的眶额叶功能受损而前额叶背外侧功能相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