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隧道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是诱发结构开裂等病害的重要原因,严重时会威胁结构安全性。本文以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围绕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检测方法、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及评价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论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的成因特点,利用正演模拟结合物理模拟试验验证,总结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是诱发结构开裂等病害的重要原因,严重时会威胁结构安全性。本文以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围绕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检测方法、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及评价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论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的成因特点,利用正演模拟结合物理模拟试验验证,总结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下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异常的曲线特征。其次,利用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支护与围岩脱空和松散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考虑隧道纵向荷载分布变化对脱空状态荷载结构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基于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特征,建立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运营隧道,验证了成果的实际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支护与围岩不同接触状态的三层介质的正演计算与物理模拟试验,验证了“欠阻尼”瞬变电磁雷达检测支护与围岩接触状态的可行性,得出了支护与围岩不同接触状态的四种电测深曲线类型。(2)研究了脱空状态下衬砌结构的三维力学响应规律,揭示了单处脱空状态下衬砌结构受力及与围岩接触应力随脱空面积的变化规律,明确了脱空对衬砌结构主应力方向、支护与围岩间法向和切向接触应力的影响特征;研究了多处脱空状态下脱空位置、面积对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支护与围岩脱空状态的荷载结构模型修正方法。(3)研究了支护与围岩松散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衬砌背后填充物强度或密实度不足与衬砌结构应力、内力、接触应力、结构变形的变化关系,探索了松散接触面积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并划分了结构安全性影响等级。(4)基于AHP-熵权法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评估模型,充分考虑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特征,建立了支护与围岩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依托某铁路隧道病害整治工程,验证了瞬变电磁雷达(TER)和地质雷达(GPR)在衬砌厚度及背后脱空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支护与围岩多处脱空时衬砌结构应力及接触应力变化规律;基于不良接触状态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作业是各国铁路工务部门为改善有砟轨道的轨道几何状态而采用的最主要、最有效的维修方式,也是成本最高的轨道维修作业之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采取“周期修”的捣固维修模式。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列车速度的高速化、列车载荷的重载化,传统的捣固维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铁路运输对轨道状态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以及管理者在维修成本控制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铁路捣固维修模式正逐步由“周
一、前言边塞诗,发端于《诗经》,形成于南朝,繁荣于唐代,新变于两宋。举凡书写边塞有关之诗篇,如从军出塞、守土卫边;遣使北国、沦落异域者皆属之。上自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下自风土、民心、国恩、亲情,皆可挥洒入诗。或叙事,或记游,或怀古,或抒情,多交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客流量的急剧增加,线网客流的时空分布日趋复杂,高峰时段供需不平衡问题愈加突出,部分车站客流超过设计能力,常态化限流车站逐步增加,系统安全运营和应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为应对现实挑战提供了解决思路,促使轨道交通逐渐向智慧轨道交通生态的方向发展。短时客流预测是构建智慧轨道交通生态的基础研究内容,然而既有相关研究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系统性较弱、
社会化媒体指基于互联网的、允许用户以创建和分享信息来进行社会交互的新型媒体。兴趣点数据指一种代表真实地理实体的点状地理空间数据。社会化媒体使得更多的兴趣点得以被发现,丰富了兴趣点数据;兴趣点数据通过地理维度刻画社会化媒体,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和兴趣点数据的丰富,使得人们在线上的交互和线下的活动逐渐趋向于融合,互联网与真实世界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会化媒体兴趣点推荐由此成为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大规模地铁隧道的建设,对既有地下结构产生影响,地下管线便是受到地铁施工影响的地下结构之一。地铁施工引起地层变形,使管线受到附加位移荷载而产生附加变形和内力,增加了管线出现破坏事故的风险。管线附加变形为管线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正确计算管线变形和内力是管线安全评价的关键。目前,隧道开挖引起的管线变形计算依赖于数值模拟及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研究尚不充分。如何利用传
智能汽车是先进传感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同时也是解决交通事故、车辆利用率低与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关键,发展智能汽车对于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汽车紧急避撞功能的研究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车辆行驶安全性能的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发展车辆运动规划与运动控制等技术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紧急避撞工况下
本文是以地铁列车自动运行控制为研究背景,针对地铁列车重复运行的特性,研究了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和数据驱动迭代学习控制的单/多列地铁列车运行控制中所面临的列车动力学精确模型难以建立、速度约束、执行器故障以及多列车协同容错运行控制等若干实际问题,实现地铁列车位置速度精确跟踪控制,来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首先,针对地铁列车重复运行的特点,基于列车多质点动力学模型,本文
针对航天器中大型球冠蜂窝结构防热层灌注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大工作空间、高刚度和高灵巧性的串并混联灌注机器人机构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通过对球冠工件尺寸参数以及灌注机器人功能要求的分析,分别提出了三种灌注机器人机构配置方案。根据不同灌注机器人机构配置方案对灌注机器人执行机构进行设计,最终提出了球面并联灌注机器人机构、I型和II型1T2R三自由度并联灌注机器人机构和3T2R五自由度可重构混联灌注机器人机
近几年,全球主要的信息技术强国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现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移动通信、物联网、供应链安全管理、资产交易等多个行业。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等各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的重点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时特意讲到,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未来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自主创新技术的重
本文针对四维航迹运行概念下航迹精确跟踪控制问题以及航空器航迹与姿态控制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其科学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航空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及可测状态数据进行航迹跟踪控制和航空器姿态控制,规避了基于模型控制方法的复杂性与鲁棒性问题,拓展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的应用领域,同时为四维航迹跟踪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针对城市对之间初始四维航迹的精确跟踪控制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