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泽州县现有三教堂戏台100余座,多半创修于清至民国时期,分布于16个乡镇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泽州县戏台大家族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田野调查、对比分析发现,泽州县三教堂戏台在村中往往占据了最为宽敞平坦的公共空间,在三教堂内坐南朝北,与正殿相对;戏台类型以山门戏台为主,屋顶大多为硬山顶。自泽州县三教堂戏台创修至今数百年的历史中,它在乡村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泽州县三教堂戏台借助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戏曲的演出,不仅可以酬神娱神,祈求风调雨顺,保一方平安,而且使在封建礼制束缚下的村民获得暂时的快乐、精神的慰藉,同时可以教化官员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教育百姓崇德向善、遵守乡规。此外,泽州县三教堂戏台还有其特殊的功能。从民国时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泽州县三教堂戏台连同三教堂其他建筑一并被征用,改建为本村学校,促进了山西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乡村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