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人口老龄化问题、疾病谱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亚健康问题、营养相关健康问题等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而我国幅员广阔,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疗费用螺旋上升,不连续医疗模式下,难以单纯通过医疗机构来解决各种健康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健康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健康信息获取提供了基础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载体充斥人们的生活,如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印刷品、亲戚朋友等,人们可以自由选择通过自己最容易接受的各种信息途径获得健康信息。目的:了解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了解人们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情况,并且影响健康信息获取途径选择的各种因素,从而明确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主要通过哪种途径获取健康信息,以便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信息的宣传工作。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健康信息为主题检索文献,导出文献题录信息,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题录信息进行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咨询相关专家,确定问卷调查内容。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并整理,通过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使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演变路径由早期的营养信息、传染病控制信息、内科信息传播研究,演变到当前的互联网健康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信息安全获取方面的研究。健康信息获取的研究主要分三类: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质量评价、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健康信息获取的研究热点分别是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目的动机研究、健康信息获取的途径研究、获取的健康信息质量研究、健康信息获取的效果及影响研究、健康信息获取的人群研究。健康信息的获取行为的研究前沿经历了医生健康信息获取、医疗服务提升——大众媒介健康信息获取——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移动医疗的健康信息获取的过程。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80份,男性占46.76%,40岁及以下占66.76%,大学及以上学历占59.41%。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3999元,26.91%没有医学教育背景。健康信息获取途径选择情况分别为计算机网络(66.91%)、移动网络(36.32%)、电视(64.41%)、广播(11.18%)、报纸杂志(51.03%)、亲戚朋友(58.38%)、其它(7.21%)。48.97%首选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分别是搜索引擎(54.12%)、专业数据库(2.94%)、社交平台(17.25%)、公共门户网站(12.94%)、专业健康网站(6.32%)、其它(6.32%)。健康信息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可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印刷品获取健康信息,年龄越大,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越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亲戚朋友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越大。已婚者较单身者较少通过计算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获取健康信息,较多通过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文化程度越高者,通过计算机、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越大,通过电视节目、亲戚朋友途径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越小。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较大,务农者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健康信息的可能性较小。6000元月薪收入者,通过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较大。有医学教育背景者较多地通过报纸、杂志途径获取健康信息,较少通过亲戚朋友获取健康信息。结论: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可视化研究显示了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的演变。从该演变过程中,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健康信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调查研究也显示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亲戚朋友途径,在人们的健康信息获取过程中仍然居于重要位置。相关健康部门,应根据不同人群健康信息获取特征,制定健康信息有效传播的方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