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人类是宇宙自我觉醒的载体,人类的使命,是完成宇宙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那么人类肯定会独木难支。生物媒体的图形语言艺术是一项重要的当代美学运动,它涉及到运用有生命的物质(如动物的身体或DNA)的艺术,具有繁殖能力,是后人类主义理论方法论与新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的碰撞下的大陆哲学。而“生命艺术”,借助生物媒体、生物工程、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生命科学体系的助力,将会为人类提供一套新的机制,也为人类艺术提供外熵作用,它会打破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于哲学的预言。1945年,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出版对年轻物理学家的影响很大,促成很多优秀人才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领域研究,人类逐渐从功能化的现代社会转化为人性化,自由化的后现代主义社会,而生物科技的前行也逐渐引领此后智人时代的人类开始思索心灵情愫与生命本质的关系,继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生物学家转向生命艺术的研究。由美国作家马克·第亚尼的《非物质社会》一书中提到,目前的社会趋近于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的“非物质社会”。(1)万事万物都在物化当中,千年前庄子已然提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干涉万物的规律,随缘尽兴,是万物物化过程中的本质。而自然最抽象的物性是“无性”,生命艺术的“无性”一直在万物的物性中寻找。生物媒体的图形语言研究,则将是艺术对于自然有关物性与无性之间的张力无与伦比的諵譁。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历史及当代为立场,阐述以生物形态作为媒体的图形语言艺术的界定以及概念缘起,并叙述了生物媒体艺术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现状等。第二章,则具体分析了在图形语言艺术领域当中,以生物为媒体的部分典型案例作品,探究生物形态作为媒体的文明延伸意义。第三章的主旨在于讨论生物媒体艺术伦理以及大众生物恐慌问题。第四章,谈到对于生物艺术中,唯物主义和后人类主义与这些问题交叉或延伸。最后进行了对生物媒体的图形语言艺术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