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英译本中的农民形象重塑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特点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乡土文化元素。这部小说以农民为叙事主体,其中的农村叙事和农民书写展现了大量的中国农村现实,表达了丰富的中国农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特点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乡土文化元素。这部小说以农民为叙事主体,其中的农村叙事和农民书写展现了大量的中国农村现实,表达了丰富的中国农民的情感。中国农民文学的翻译不仅与民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影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1995年葛浩文翻译了《天堂蒜薹之歌》将中国农民文学、中国农民形象与农村文化带到了国际。本文试图借鉴形象学理论,对葛浩文译本The Garlic Ballads中重塑的中国农民形象进行考察。首先将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进行对比,发现中国农民形象在英译本中得到重塑。因此,根据形象学理论从文本内部的词汇和情节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葛浩文如何通过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译文中重塑农民形象,再结合宏观历史文化语境,探讨影响翻译形象重塑的因素。最后,通过分析目标语环境中的媒体评价与读者反馈研究译文中重塑的农民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原文中的当代农民大众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某些农民会犯道德错误,年轻女性农民较为顺从父权社会的价值观。而葛浩文通过意译、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译文中重塑了农民形象——生活在封建社会、没有政治观点、遵守公序良俗的农民大众形象以及独立勇敢、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年轻女性农民形象。并且葛浩文通过翻译对中国农民形象进行重塑受到的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他对中国的情感态度及翻译思想也会影响翻译中的中国农民形象的重塑。最后发现葛浩文重塑的农民形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对中国农民形象的海外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为《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丰富了翻译中的形象研究,为中国文学中的形象塑造和传播提供思路,也对今后形象重塑相关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正>单词卡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和最普通的教具与学具。如果教师设计巧妙,使用恰当,则能提高听、说、读、写活动的效率,并能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笔者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当前小学数学中高段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相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为临床护理程序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照顾,使医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对2005—08—2006
为有效管控国际工程属地化经营风险,从法律、与当地公司联营、银行保函、预付款、资金、合作协议以及当地公司履约等方面归纳属地化经营合作风险,并从项目投标、准备、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本文从上述四个方面分别描述了井冈山精神对图书出版的启示,即把出版的
期刊
钢结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此外,钢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安装相对方便.该方法也相对简单,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
摘要:《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艺术人生》的成功之处,节目内容的策划是一大看点。《艺术人生》之所以成功,体现在独特的节目创新,融入了纪实性元素。《艺术人生》栏目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通过“双城故事”这个案例分析《艺术人生》 成功之路。  关键词:纪实性;访谈;受众;信息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美国体育测量评价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作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参考和比照。 In this paper, we rev
<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指导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乃至勇于创业,已成为各高校谋求毕业生
<正>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西方艺术学摆脱了传统美术史以艺术家——作品为核心的单一模式,开始向各门学科渗透,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前景。但是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仍是艺术史思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各具形态,但无论从政治、宗教,还是道德上都反映了她们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而最终走向毁灭。她们要么顺从,要么"反抗",要么出走。之所以会这样,除了当时
本文求争了矩形长板镦粗时(出现鼓肚)的应力场。理论解析表明:水平应力σx等值曲线呈椭圆形;镦粗体内存在呈椭圆曲线界定的拉应力区,探讨了拉应力区与摩擦因子及镦粗体几体参数的关
【摘 要】导学案的使用将会让英语阅读课教学变得更容易。一份好的导学案的编排,让老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游刃有余,完成教学目的。对学生而言,它能起到一个搭建桥梁的作用,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地去了解文章,最终完成阅读任务,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英语;阅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23-01  在英语教学中
雾霾问题属于近年来全国关注的热门环境问题,同时也反应了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环境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需要不断的促进环境监测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扩展服务内容与服务范围,
利用铝热还原法,通过过量铝粉一步还原工业V2O5得到Al-V50合金.在300kg熔铝用中频感应炉中,温度1 050~1 150℃,把Al-V50分批加入Al 99.85熔体,机械装置强力搅拌条件下,可以生
笔者认为,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不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在备课时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琢磨。  在教学设计上,笔者原本是这样安排的:  (一)进行课堂导入  (二)简单地介绍西双版纳  (三)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引文,概括出西双版纳的总体特点。  2.设置问题:西双版纳美在何处?  3.要求学生浏览文章,总结出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
只要把孙犁的抗日小说当作一个大型互文本,把众多女性形象合成一个女性主体,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女性发展史。女性由“非人”(物化的女人)到“非女人”(男性化的女人)的发展过
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生于中唐后期,祖籍山西太原,后移居陕西韩城,又迁居渭南北部下邽镇(即古代下邽县)。字乐天,晚年居河南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为官,仕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