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bb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2 “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 “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 “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其他文献
权利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功利主义的“工具权利观”把权利视为实现效用的手段,而自由至上主义坚持独立于后果的“约束权利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试图建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面临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大好局面和能够快速的适应国内外的建筑市场中越发激烈的
周勇:重庆市人大常委、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抗战史。著有《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和历史学家,他虽然著作等身,为人却低调谦逊,这与他小时候父亲对他的一次教诲密不可分.rn幼年时的钱穆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许多文字只看过一篇,便
期刊
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学生丢分较多,尤其是历史材料题部分。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失分最多。单纯背死书是拿不到高分的。高考对历史知识的考察更倾向考察素质和创造力,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个人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什么是历史呢?答曰过去的皆为历史。历史不能改写
期刊
纵观古代历史,不少官员经受不住枕边风而大肆受贿,抑或是为了同族同宗之利大开方便之门,又或是为了身边人员之情走上不法之路,最终都身陷囹圄,遗臭万年.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
期刊
今年是海南解放65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我省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为题材,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海南广播
期刊
辽砚与端砚和徽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砚。辽砚独产于辽宁本溪,其砚石石质为一种极特殊的石灰沉积板岩——青紫云石,又称线石。线石仅产于本溪境内少数几处砚坑之中。青蓝色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生产中一种环境监控系统,能够连续不间断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对一氧化碳、瓦斯及温度等进行监测.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加强维修与养护,能够对矿井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老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音乐;多媒体;故事;活动  【作者简介】何强(1969- ),汉族,男,专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兼任语文教研组长,本人一直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