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是当前我国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基础原料,在国民生产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玉米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从播种至出苗期、出苗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开花期、乳熟至成熟期等五个时期,探讨了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对业内同行有所参考借鉴。
关键词:温度;玉米生长发育;研究分析
1 概述
众所周知,玉米是当前我国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基础原料,在国民生产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玉米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的生长需要光照、温度、水分,但由于近年来气象灾害的频发,导致部分地区玉米严重减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探讨了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夺取玉米高产提供部分依据。
2 温度对玉米各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播种至出苗期 可以说,温度是决定玉米从播种至出苗期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这个时期,温度过低,会造成玉米烂种。气温过高,会导致玉米幼苗徒长。在正常水分的前提下,温度决定着玉米种子的出苗速度。温度在12℃时,玉米20天左右才能出苗;温度在18℃时,玉米10天左右出苗;温度高于20℃时,玉米6天就可以出苗。播种的时间是决定玉米出苗早晚的所在。播种过早,温度较低,玉米种子会出现霉烂,从而导致出苗不齐。播种过晚,温度较高,玉米种子会徒长。所以,在实际播种时,要做到既早播不误农时,又要做到避免气温过低。在遇到偏暖或偏冷的年份时,要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
2.2 出苗至拔节期 温度的高低对玉米茎秆长短、粗细关系重大。当温度低于12℃时,玉米的茎秆停止生长;温度在12-32℃之间,随着温度的上升,玉米茎秆的生长速度会不断加快。總的来说,在玉米出苗至拔节期间,温度高、水分多、光照不足易使茎秆迅速伸长、消耗的养分多,植株不够健壮,导致玉米的茎秆细长,不利于抗倒伏。所以,适当的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使茎秆生长较慢,植株长得粗壮。
2.3 拔节至抽穗期 拔节至抽穗期,玉米营养器官迅速长大,雌、雄进行分化,这个时期是决定玉米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温度高低决定着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据统计分析,在拔节至抽穗期,玉米最适宜的生长气温为26℃左右,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量。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需要水量最多的时期是抽穗前10天左右,这时要保证玉米肥水充足,这样有利于授粉结实和穗大粒多。如果此时土壤干旱缺水,极易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浇水,保证田间土壤有适宜的含水量。如果这个时期日照偏少,光照不足,玉米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会大大减少,从而抑制了玉米穗的发育,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小、空秆株多等不良生长现象。可以说,在玉米拔节至抽穗期,玉米接受的日照与玉米的产量呈正相关,玉米产量与雨量呈负相关,这就说明日照偏少、雨日偏多,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玉米的植株密度,以确保玉米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
2.4 抽穗至开花期 玉米抽穗至开花期,温度与湿度影响巨大。在气温28℃左右,相对湿度在80%时,玉米的开花数较多;此时如果降水过多、湿度过大,玉米花粉就会丧失生活力,甚至停止开花。据统计,抽穗至开花期,日降水量在6mm左右为最佳,过多过少都对玉米开花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玉米抽穗后进入雨季,水分可以满足生长需要,雨量过多反而不利。因为降水偏多,会造成涝害和湿害,对玉米抽穗开花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影响。
2.5 乳熟至成熟期 玉米乳熟至成熟期是籽粒充实期,这个时期决定着玉米的最后产量。温度适宜,玉米籽粒才能饱满;温度不适宜,则会导致会玉米干瘪、瘦小减产。一般来说,玉米籽粒形成的初期,籽粒含水量为90%,收获时果穗含水量高于50%,该阶段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所以,这个时期,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缺水会使千粒重大大降低。反之,土壤含水量过多,会使玉米受湿害,造成植株早枯、粒小、千粒重降低。在这个时期,日平均气温在24℃左右为最佳。如果连续日平均气温超过26℃,则属于高温干燥天气,持续的高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使玉米提前早衰、干枯,造成籽粒不饱满。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玉米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的生长需要光照、温度、水分,尤其是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均不相同。所以,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只有充分满足玉米各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才能促进玉米的协调生长发育。笔者相信,只要广大玉米种植户充分认识到播种至出苗期、出苗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开花期、乳熟至成熟期等五个时期玉米对温度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操作管理,就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 李素玲,吴国定,刘海潮,尚春树,王国新;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0年第02期.
[2] 张保仁;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吕新,白萍,张伟,朱玉;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04期.
[4] 吴建慧,赵军,孙国荣;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第01期.
关键词:温度;玉米生长发育;研究分析
1 概述
众所周知,玉米是当前我国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基础原料,在国民生产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玉米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的生长需要光照、温度、水分,但由于近年来气象灾害的频发,导致部分地区玉米严重减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探讨了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夺取玉米高产提供部分依据。
2 温度对玉米各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播种至出苗期 可以说,温度是决定玉米从播种至出苗期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这个时期,温度过低,会造成玉米烂种。气温过高,会导致玉米幼苗徒长。在正常水分的前提下,温度决定着玉米种子的出苗速度。温度在12℃时,玉米20天左右才能出苗;温度在18℃时,玉米10天左右出苗;温度高于20℃时,玉米6天就可以出苗。播种的时间是决定玉米出苗早晚的所在。播种过早,温度较低,玉米种子会出现霉烂,从而导致出苗不齐。播种过晚,温度较高,玉米种子会徒长。所以,在实际播种时,要做到既早播不误农时,又要做到避免气温过低。在遇到偏暖或偏冷的年份时,要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
2.2 出苗至拔节期 温度的高低对玉米茎秆长短、粗细关系重大。当温度低于12℃时,玉米的茎秆停止生长;温度在12-32℃之间,随着温度的上升,玉米茎秆的生长速度会不断加快。總的来说,在玉米出苗至拔节期间,温度高、水分多、光照不足易使茎秆迅速伸长、消耗的养分多,植株不够健壮,导致玉米的茎秆细长,不利于抗倒伏。所以,适当的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使茎秆生长较慢,植株长得粗壮。
2.3 拔节至抽穗期 拔节至抽穗期,玉米营养器官迅速长大,雌、雄进行分化,这个时期是决定玉米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温度高低决定着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据统计分析,在拔节至抽穗期,玉米最适宜的生长气温为26℃左右,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量。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需要水量最多的时期是抽穗前10天左右,这时要保证玉米肥水充足,这样有利于授粉结实和穗大粒多。如果此时土壤干旱缺水,极易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浇水,保证田间土壤有适宜的含水量。如果这个时期日照偏少,光照不足,玉米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会大大减少,从而抑制了玉米穗的发育,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小、空秆株多等不良生长现象。可以说,在玉米拔节至抽穗期,玉米接受的日照与玉米的产量呈正相关,玉米产量与雨量呈负相关,这就说明日照偏少、雨日偏多,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玉米的植株密度,以确保玉米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
2.4 抽穗至开花期 玉米抽穗至开花期,温度与湿度影响巨大。在气温28℃左右,相对湿度在80%时,玉米的开花数较多;此时如果降水过多、湿度过大,玉米花粉就会丧失生活力,甚至停止开花。据统计,抽穗至开花期,日降水量在6mm左右为最佳,过多过少都对玉米开花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玉米抽穗后进入雨季,水分可以满足生长需要,雨量过多反而不利。因为降水偏多,会造成涝害和湿害,对玉米抽穗开花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影响。
2.5 乳熟至成熟期 玉米乳熟至成熟期是籽粒充实期,这个时期决定着玉米的最后产量。温度适宜,玉米籽粒才能饱满;温度不适宜,则会导致会玉米干瘪、瘦小减产。一般来说,玉米籽粒形成的初期,籽粒含水量为90%,收获时果穗含水量高于50%,该阶段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所以,这个时期,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缺水会使千粒重大大降低。反之,土壤含水量过多,会使玉米受湿害,造成植株早枯、粒小、千粒重降低。在这个时期,日平均气温在24℃左右为最佳。如果连续日平均气温超过26℃,则属于高温干燥天气,持续的高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使玉米提前早衰、干枯,造成籽粒不饱满。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玉米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的生长需要光照、温度、水分,尤其是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均不相同。所以,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只有充分满足玉米各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才能促进玉米的协调生长发育。笔者相信,只要广大玉米种植户充分认识到播种至出苗期、出苗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开花期、乳熟至成熟期等五个时期玉米对温度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操作管理,就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 李素玲,吴国定,刘海潮,尚春树,王国新;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0年第02期.
[2] 张保仁;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吕新,白萍,张伟,朱玉;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04期.
[4] 吴建慧,赵军,孙国荣;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