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不应是“虚拟景致”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已建起了校园网,这原本应是有效提升办学水平的一种保障。然而,时下许多校园网却成了校园里的一种“虚拟景致”,不仅自身功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已成为学校的一种负担。有的校园网虽配置了昂贵的设备,也设立了风格鲜明的网络界面,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导致网络使用率不高;有的校园网因疏于管理,任由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校园网成为少数教师上网聊天、消遣娱乐的“网吧”;有的校园网信息陈旧,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校园网应尽快走出“虚拟景致”的怪圈,扮演好自身的校园角色。
  首先,校园网不应是校园的“数字景致”,而应成为一种参与并促进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的“创新催化剂”。一方面应该凭借校园网培育精细化管理的“数字花圃”,将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德育管理等具体层面和具体环节;另一方面应该借助校园网拓展人性化管理的“数字草坪”,合理使用校园网所提供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帮助具体部门准确了解、即时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状态,全程监测、调控和评价每一个教育管理过程,从而减轻校园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每一个教育管理过程得以优化,进而支持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其次,校园网不应是课程的“生成景致”,而应成为一种优化和实现有效整合、自主协作的“探究助推器”。一是校园网在备课过程中应是一种“加热器”,这主要体现在校园网不仅可以让教师更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源,更可以轻松实现集体备课,在网络交流平台中解决疑难、听取建议。二是校园网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一种“催化剂”。课堂上需要的与“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情境创设,正是校园网的优势所在,综合声音、图像、影像这些直观、生动的素材创设出的课堂情境,让教师施教意图可以如繁花般展现,更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尽情展现自身的花样风采。
  再者,校园网不应是师生的“娱乐景致”,而应成为一种推动并提升幸福成长、张扬个性的“成长加速器”。一方面,校园网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成长的“加速平台”,在其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可以让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模式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让教师群体学习与实践更具操作性,让便捷高效的多边交流、评价成为可能,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个性化、风格化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校园网应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张扬个性的“提速跑道”。通过开设属于学生自己的网络空间,让学生成长记录即时化、精确化,并借助校园网的网络资源让实践活动渠道得以拓展、实践活动内容得以丰富。
  校园网建设贵在应用。只有不断解决资金投入困难、技术运用生疏、使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让校园网充分运用于学校管理的具体环节和流程中,有效地推动育人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办学水平提升,才是其魅力所在,才是校园网所应追求的“理想景致”。◆(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紀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意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30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把握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堂内容,在对自然进行学
湖北省鄂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中学校长称,目前对自己招收复读生源影响最大的就是周边市县的公办高中,有的甚至是重点高中。在这些名校强大的“攻势”面前,具有资质办复读的学校感到很无奈。和过去复读热主要源于考生个人意愿不同的是,近年来公办高中的加入正推动复读热走向极端。湖北省2010年高考文理科状元都是高分复读生,而且都来自公办高中的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热议。  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
摘要: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职业院校与企業合作,工作学习相结合。中职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提供帮助,也为一些同类的中职院校提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范例,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在教育范围内更大展开,最终促成有特色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很多种,比如说:订单培养、联合办班、合作训练、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中职校企;企业合作;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中等职业教育是
摘 要:物理教学以主体性教学思想为指导本没错,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很多误区,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正确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双主体 互动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19-01     双主体教学就是作为主体性的人在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