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限的恰当的模仿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师如果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对学生加以引导,则不失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模仿的成分不断的减少,最终消除模仿的痕迹,脱胎为创新。
笔者曾让学生模仿《陋室铭》形式写作,一学生写成《公仆铭》,形为模仿,实为创新。“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实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可见,教师在提供适当的范文之后,引导学生揣摩,进行模仿,从中学习学法,仿照着实践,逐步学会作文。这样做比一开始就向初学的人提出许多文法规则,条条框框的做法要好的多。
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便不断在模仿与创新中探索与实践,从中获得作文的素材与灵感,从而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以《桃花源记》为模版,让学生自设一个虚无缥缈的情景,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理想中的一些东西,开头和结尾亦可模仿《桃花源记》的写法。结果学生思维再一次被打开,一片片理想的天空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如一学生用2000字左右写出了《桃花源求学记》,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和教育: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教室是开放的,教学是网络化的,作业是无纸化的,实践多于上课,人与人之间多了些“情”……
在模仿教材作品的同时,我们还借助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是模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好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开拓创新之路。笔者曾深有感触,一次作文训练,我从微型小说选刊中读到一篇《麦当劳的礼物》,写母爱的,很是感人,内容大致是写一个学生因与同学打赌输了,赌注便是一顿麦当劳,这个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而且母亲刚下岗,但碍于面子,不想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便硬着头皮,找了个借口,向母亲要来了钱,兴高采烈地来到麦当劳,当他正与同学共享美餐时,却见到正在做清洁工的母亲,良心受到谴责……于是我便把它印发给学生。看完之后,让他们模仿此文的构思,以“母爱”为话题进行写作。其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母亲节的礼物》,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次因为自己买了件衣服,和母亲吵了架,僵持半个月后,在母亲节这一天,母亲突然收到邮局寄来一束花,是女儿送的,可女儿感到纳闷,原来是一旁笑咪咪坐着看报纸的父亲……动一番脑筋,在课外阅读中模仿,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作文进入广阔的天空。
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读到《IPIS的自述》,很受启发,于是便以《我是一只……》为题,要求学生以动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转换写作的视角。写作过程中,我们模仿《IPIS的自述》,既写动物的世界,又写动物眼中人的世界。由于《IPIS的自述》的视角新,模仿中创新的火花也必然迸发出来,如一学生《我是一只鹦鹉》,以“鹦鹉学舌”为构思的基点,反映了一个腐败官僚的滑稽生活;《我是一只猫》,通过猫的视角,反映了主人无奈的读书生活等等。而且模仿中又去创新,从中得到这样一点认识:转换写作视角,可以激活写作思维。以前我们经常写《我的老师》这一类老掉牙的作文,如今我们切换视角,进行角色转换,写《我是老师》,结果又大获丰收。可见,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是模仿的目的。
总之,模仿与创新是作文成功的一种方法,但必须要划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抄袭从来就不是学习作文的方法,它是窃取他人成果,是偷盗他人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取的,更是恶劣卑鄙的行为,尤其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既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随意抄袭,否则会有害终身。因为简单模仿和随意抄袭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会深入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有进步和提高,更不可能产生创新了。
笔者曾让学生模仿《陋室铭》形式写作,一学生写成《公仆铭》,形为模仿,实为创新。“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实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可见,教师在提供适当的范文之后,引导学生揣摩,进行模仿,从中学习学法,仿照着实践,逐步学会作文。这样做比一开始就向初学的人提出许多文法规则,条条框框的做法要好的多。
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便不断在模仿与创新中探索与实践,从中获得作文的素材与灵感,从而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以《桃花源记》为模版,让学生自设一个虚无缥缈的情景,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理想中的一些东西,开头和结尾亦可模仿《桃花源记》的写法。结果学生思维再一次被打开,一片片理想的天空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如一学生用2000字左右写出了《桃花源求学记》,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和教育: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教室是开放的,教学是网络化的,作业是无纸化的,实践多于上课,人与人之间多了些“情”……
在模仿教材作品的同时,我们还借助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是模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好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开拓创新之路。笔者曾深有感触,一次作文训练,我从微型小说选刊中读到一篇《麦当劳的礼物》,写母爱的,很是感人,内容大致是写一个学生因与同学打赌输了,赌注便是一顿麦当劳,这个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而且母亲刚下岗,但碍于面子,不想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便硬着头皮,找了个借口,向母亲要来了钱,兴高采烈地来到麦当劳,当他正与同学共享美餐时,却见到正在做清洁工的母亲,良心受到谴责……于是我便把它印发给学生。看完之后,让他们模仿此文的构思,以“母爱”为话题进行写作。其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母亲节的礼物》,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次因为自己买了件衣服,和母亲吵了架,僵持半个月后,在母亲节这一天,母亲突然收到邮局寄来一束花,是女儿送的,可女儿感到纳闷,原来是一旁笑咪咪坐着看报纸的父亲……动一番脑筋,在课外阅读中模仿,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作文进入广阔的天空。
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读到《IPIS的自述》,很受启发,于是便以《我是一只……》为题,要求学生以动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转换写作的视角。写作过程中,我们模仿《IPIS的自述》,既写动物的世界,又写动物眼中人的世界。由于《IPIS的自述》的视角新,模仿中创新的火花也必然迸发出来,如一学生《我是一只鹦鹉》,以“鹦鹉学舌”为构思的基点,反映了一个腐败官僚的滑稽生活;《我是一只猫》,通过猫的视角,反映了主人无奈的读书生活等等。而且模仿中又去创新,从中得到这样一点认识:转换写作视角,可以激活写作思维。以前我们经常写《我的老师》这一类老掉牙的作文,如今我们切换视角,进行角色转换,写《我是老师》,结果又大获丰收。可见,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是模仿的目的。
总之,模仿与创新是作文成功的一种方法,但必须要划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抄袭从来就不是学习作文的方法,它是窃取他人成果,是偷盗他人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取的,更是恶劣卑鄙的行为,尤其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既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随意抄袭,否则会有害终身。因为简单模仿和随意抄袭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会深入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有进步和提高,更不可能产生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