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照相术 如何影响晚清政坛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术从1844年传入中国,到1910年,60多年间,晚清竟然有三位总督受摄影术牵连而丢官。无论是摄影术发明者还是晚清政府,都始料未及。

肖像“小照”难救道光宠臣耆英


  现藏于巴黎法国摄影博物馆的耆英像,是1844年以法国海关官员身份来到中国的于勒·埃及尔所摄的。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耆英就提到他曾把此“小照”分赠英、法、美、葡四国使臣。
  耆英为努尔哈赤后裔,其父禄康担任过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步军统领等要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的1842年2月,耆英由盛京将军调任广州将军,并被授钦差大臣,主持签订了《南京条约》。他本是主战派,见识了英军枪炮威力后,立即转为主张羁縻洋人、委曲求全,力保民“夷”相安。他送照片给四国使臣,自然是讨好之意。
  他表示想收璞鼎查(英国全权大使)的大儿子为养子;与璞鼎查交换老婆的照片;他写给璞鼎查的告别信中有“我们身虽为二,心实为一……分袂在即,不知何年何地再能觌面快晤,言念及此,令人酸恻”等语,被费正清评价为“听起来颇像一封情书”。
  耆英想把两国公事当做家事那样有商有量地私下解决的企图,奉行强权外交的英国殖民者并不领情。几年后,英国人提出入广州城居住等修约要求,并最终酿成第二次鸦片战争。耆英因此被咸丰皇帝下令自尽。
  摄影术进入中国的早期,见证了两广总督耆英的悲凉。

假照片扳倒慈禧红人岑春煊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1907年,摄影术再次“大出风头”,终止了慈禧对两广总督岑春煊长达7年的恩眷和岑春煊的仕途。就在三个多月前,慈禧刚刚亲口对他说:“我久已将汝当亲人看待。”
  岑春煊获慈禧眷顾,最初的源头是“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之际,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不顾陕甘总督魏光焘劝阻,率部星夜入京护驾,被慈禧任命为前路粮台督办。一路上,岑春煊对慈禧悉心照顾,鞍前马后,为此极得慈禧太后宠信。
  慈禧、光绪驻跸西安不久,岑春煊就被授为陕西巡抚,后又出任山西巡抚、广东巡抚。广东巡抚未及到任,即于1902年署理四川总督。
  此时的岑春煊年仅41岁,已跻身八大总督,成为晚清政坛清流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互为表里。在1906年9月至1907年8月清政府发布预备立宪和官制改革中,他同首席军机大臣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展开了激烈的人事争夺,最终却因一张假照片而丢官免职。
  1907年4月29日,1个月前刚由两广总督调补四川总督的岑春煊,一反常规,在赴任途中未经请示即突然入京,面见慈禧、光绪,痛陈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向庆亲王奕劻儿子载振行贿买官事宜。最终,慈禧收回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之旨,载振也被迫辞职。随后奕劻、袁世凯进行了报复。
  在打击瞿鸿禨的同时,奕劻借口广东地方官府遭到匪徒袭劫,奏请将岑春煊急调粤督,从事剿抚。清廷5月28日免去岑春煊的尚书之职,任其为两广总督。
  即便如此,奕劻、袁世凯仍不放过。先是授意给事中陈庆桂7月8日上折参劾岑春煊逗留上海治病、拖延上任以及“贪、暴、骄、欺四大罪”,但慈禧对岑信任犹在,参折被留中不发。
  奕劻、袁世凯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很快,一张岑春煊与康有为、梁启超密会的照片送到了慈禧面前。康、梁乃当时慈禧最为痛恨之人,此照片一上,慈禧断定岑春煊“结交乱党”,对其信任大为动摇。
  紧接着,恽毓鼎于8月10日上折参劾岑春煊“不奉朝旨,逗留上海,勾结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密谋推翻朝局”。这些全属诬陷的不实之词,却句句触动敲打着慈禧内心的隐痛。8月12日,慈禧令岑春煊开缺养病。
  奕劻、袁世凯在这场争斗中全胜收兵。
  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无疑是扳倒岑春煊的致命武器。慈禧不知道的是,这是一张合成的假照片,岑春煊是被冤枉的。
  摄影术传入不久,中国人就掌握了这种照片合成技术。而随着摄影术的普及,诸如袁世凯等总督一级的大员已谙熟此技,蒙在鼓里的只有“老佛爷”慈禧。
  晚年岑春煊在回忆录《乐斋漫笔》中承认自己为假照片所害。他把账算到了袁世凯头上,不过,他在回忆录中没有提到合成照片的操办者。而从关于此事件的众多记载中,可以推断: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是合成此次假照片最大的“嫌疑人”。

直隶总督端方也栽在摄影术下


  端方凭借摄影术助奕劻、袁世凯扳倒岑春煊。但仅仅两年后,他自己也因为照相之事而被革去直隶总督一职。历史的吊诡,令人感慨。
  1909年6月,端方在两江总督任上3年期满,“蒙恩擢授”直隶总督。此时,端方刚过48岁,已“重负疆寄”8年之久,入阁拜相,前景可期。
  未料4个月后,因为李鸿章之孙、御史李国杰的参劾,端方被革去直隶总督一职,完全淡出权力中枢。参折的主要内容,是说慈禧奉安大典时,端方有在停放慈禧灵柩的地面上架設电话线、派人对送葬过程拍照等违例行为。关于照相之事,李国杰在11月1日的参折中说,拍照者被拿获后“口称系奉直隶总督之命……”
  李国杰将此事上升到骇人的高度:“当梓宫奉安之时,为臣子者抢地呼天攀号莫及,而乃沿途拍照,毫无忌惮,岂惟不敬,实系全无心肝。”慈禧侄女、光绪之妻隆裕太后获悉后大为恼怒,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渎”为由,将拍照者拘捕定罪,并革去了端方的直隶总督职务。此事轰动一时,史称“东陵照相案”。
  李国杰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的女婿。
  1908年杨崇伊丁忧回原籍常熟守制,住在省城苏州,曾“率众持枪擅入吴韶生家,抢夺妓女,开枪伤人”。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力主严办,与江苏布政使瑞澂合谋,奏请将杨崇伊逐出省城苏州回常熟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东陵照相案”发生前不久,杨崇伊郁郁而终,年仅59岁。据说,他临死前对令其丢官的端方还愤恨不已,留遗书给李国杰:“吾年暮,此怨今生不能报,子当为吾雪之。”李国杰此折,无疑有着公报私仇的意味。
  有研究者认为,根据清《官员处分则例》,按其被参各款,端方最多被革职留任或降级留任。而且,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股肱之臣,清廷本来也可以宽免其罪而让其戴罪立功的。隆裕、载沣下此重手,是此前端方一再以新政元老自居,要载沣礼聘通晓宪政之员作为顾问,并奏请载沣在休息处东华门内三所听顾问讲课学习宪政。
  东陵照相事件,正好给载沣整治端方提供了借口,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照片虽小,有时也能影响历史。
  (摘自《凤凰周刊》)
其他文献
王莽于公元8年篡位做了皇帝,建立“新朝”。王莽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人,要对社会来一番彻底的改造,而非仅仅做皇帝就心满意足了。他的政策不切实际,这是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公认的。他也做了许多表面文章,而为后人所耻笑。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对王莽是很有同情的。他认为:“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就这么苟安下去的”,王莽“只是代表时代潮流,出来实行改革的人”;而王莽改制的失败,遂使后来的
河东有个村子,河西也有个村子。  河东村民种植黏玉米,收成蛮不错。河西有家村民也学着种,但产量上不来。同样大小的地,河东能产2000斤,而河西这户人家,只能产出1800斤,但收入比河东高出好多。  產量低,收入高,而且外边来的客户都奔着河西这户人家,争相购买,导致河西黏玉米价格不断拉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河东人困惑,不解。为了弄清原因,河东人派出间谍。终于弄明白了。  原来,河西的玉米产量并
2018年和2019年的国际局势会有何区别?对于这一问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虽然经济的下行态势有产生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的危险,但阎学通指出,“中美竞争加剧与世界经济下行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很可能两者只是碰巧发生在同一时期。”特朗普是一类,美国的其他总统是另一类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这十多年来,每年在盘点全球局势的时候,都常出现“大变局”这样的提法,这是因
尽管所有领导者都试图清晰地传达目标和愿景,但只有少数人真正成功了。想一想,为什么西南航空比其竞争者拥有更为清晰的企业文化?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MCI国际电信公司又是怎样成功取代了AT
请各位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有一盘很精致的料理。你会先吃自己最喜欢的菜吗?还是会把最喜欢吃的菜留到最后吃?  投资家的习惯,通常是先吃自己最喜欢的菜。  另外,通常把最喜欢的菜留到最后吃的人,大部分人都拥有企业家的个性。  投资家之所以有这种习惯,是因为他们比较重视结果;相反,企业家大多重视顺序,倾向于按部就班得到好的结果。  那么,这跟先吃自己喜欢吃的菜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把它留到最后,万一吃得太饱
当你还在抱怨市场萧条、寒冬来袭、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这样一家小店,仅靠3平方米就成为世界闻名、受人尊敬的店铺。  这家名叫“小笹”的小店,位于日本东京吉祥寺边上的小巷子里。店里只卖羊羹和最中饼两种点心,年收入却能达到3亿日元(约为2000万人民币)。  许多人凌晨4点就来排队,赶上节假日,甚至要提前到凌晨1点。这种情形持续了差不多46年。  其实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羊羹很常见,是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华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1837-1913)被后人称之为老摩根,也称J.P.摩根,美国银行家,被誉为“华尔街的拿破仑”。  本文是老摩根写给儿子小约翰的家书之一。在信中,老摩根向儿子阐述了在商场上如何做到避免树敌,以及什么才是人生正确的立足点。亲爱的小约翰:  我发现你和竞争对手之间的怨恨情绪似乎更加高涨了。在残酷的商场上,打击你的敌人是无可厚非的,这是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可是,有时候也不能做得太过
《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  申赋渔著  新星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这本书是“中国人的历史”系列开篇之作。盘古开天辟地后去了哪里?天为何会漏?大禹治水有什么背景?……这些神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神与神之间又有什么淵源?与生而为神的希腊神话众神不同,中国的神是在祖先们口口相传中由人化身而成的,因此,中国神的队伍罕见地庞大杂糅,神的设定与人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也因此,中国神话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故事。  (1)  截至1911年12月,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是两个竞争团队打算完成这项创举,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事情,到达南极点。  他们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竞争都非常激烈,当有一个大的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也是“一战”百年之后的第一个年头,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变革的关口,而中国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看中国增加了新的视角,要“从中国的今日看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在今天的讨论中,许多人谈到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稿,这是我们第一次将国家的经济规划和全球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规划中写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