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应该对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思考。正确认识常态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防止课堂教学的变态、变形,并让常态化课堂教学走进生活、保持学科本色,体现其真实性、有效性,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常态化;课堂教学;思考
  
  我们教师常常多关注精品课堂,并对精品课堂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也主要是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优秀课例来推广课堂教学;组织召开的教学研究学术会议上,也常常安排几节示范课,然后和专家讲座相注解和印证。与此不相应的,是对常态化课堂教学的关注较少。而正是“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却可为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真实样本。所以笔者试对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性思考。
  
  一、课堂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性分析。
  
  1.常态化课堂教学的认识
  在心理学上,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称为“常态”。常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正常状态。同时它也是一种“自然状态”,而非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它没有刻意雕琢,是一堂朴实无华的课。它就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下有效生成效果。这一种课堂教学应该才是最有意义、最有效率、最有质量的。它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堂学习中都有一次收获,并在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所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稳定提高发展。
  2.常态化课堂教学的变形
  大家认为的好课,一般是精品课、公开课或者是上课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一节课。他们为了追求观赏性,就一味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了追求观赏性,很特意地设计出流畅的教学过程;为了追求观赏性,就回避最基本的训练,甚至不写作业。更有甚者,少数教师竟然为些而弄虚作假。也就是说,该上课的老师是难得上了一堂好课。其结果就是所谓的好课所应具备的功能、教学研讨的功能都被弱化了。展示的色彩浓了,却导致了好课课堂教学的“变味”、“变态”。在“变味”、“变态”背后,折射出是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虚假:虚假的教学过程和虚假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一般的课堂教学即常态化课堂教学生成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是不是每一堂课都能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真实的课堂,绝对不是这样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就极力反对所谓的“公开、示范、作秀”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常态化的实践性思考。
  
  1.还原学科本色 我们进行常态化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明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任务。比如教语文,教师借助课文做例子,要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教数学,就要教会学生深刻认识数学,来进一步认识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还原学科本色,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数学课上出数学的特色,让学科教学成为真正能体现自身特性和功能,拥有自身追求目标的严谨科学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务必去努力创造适合本学科学习的情境氛围,努力创新本学科的教学方法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走进生活课堂 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教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 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从而实现他们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无拘无束、自主探究、尽情释放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科本身的无穷奥妙一定会被学生探究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将被彻底解放,完全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三、课堂教学常态化的原则性把握。
  
  1.真实性。教学创新贵在求真,贵在务实。精品课、公开课或者是上课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一节课应该拒绝“做秀”,体现“常态化”,才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借鉴的意义。今天,我们关注常态化课堂就是关注教学的真实。所以,我们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务必体现“自然本色”,少一些花哨,少一些造作,少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少一些太过理想化的东西,从而让课堂更加实在一些、朴实一点;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一点,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使精品课、公开课或者是上课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一节课才更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2.有效性。一堂课,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越少,师生的负担越轻,所取得的成效越大,效率越高,这堂课的价值和效益就大。我们进行有效的常态化课堂教学,目的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等于不要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只要有利于教学的直观、形象,有利于節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只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备课及上课的时间允许,只要认识到多媒体是教学的的辅助手段并能合理正确地使用,我们还应该积极提倡。同时,常态化课堂教学,不一定都是关起门来上的课。它也可以上公开课,它只不过是常态下的公开课。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常态化课堂教学,努力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只有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学科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才有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孙善利 《关注常态课堂》
  [2]桂维诚 《公开课的探索创新应当“常态化”》
  [3]赵国防 《让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其他文献
本文以离散制造企业焊接生产为研究对象,对焊接管控系统进行研究,实现了从人员、设备和产品三个维度的焊接质量和焊接管理的精细化,通过设备状态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焊工与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汽车新技术故障也随之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该现状,必须明确汽车新技术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而采取一系列相应、有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对事物间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而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习惯性思维来解决,但我们也时常遇到新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所以创新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中学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读,通过指导感情朗读、比较揣摩、联系生活体验、比较揣摩、内外结合等方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
摘要:流通费用的畸高对整个社会的福利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通过对流通者利润最大化的分析表明,流通者的加入会干扰完全竞争市场中原有的瓦尔拉斯均衡,挤占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并造成社会剩余的净损失。如何在合宜范围压缩流通者剩余和减少社会净损失,是我国流通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福利优化;流通费用;经济运行;剩余;流通治理一、 流通费用畸高的现实背景在当今中国经济运行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