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互动提问八大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感情,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提问时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频繁问答
  有的青年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问题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如某教师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画出图形(图1)后,
  师:△ABC中AB=AC吗?
  生:是;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是已知条件;
  师:如果AB=AC,那么∠B=∠C吗?
  生:相等;
  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难、过编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如某教师讲角平分线定理时,先问:如图2,△ABC的三边存在比例关系吗?
  学生茫然。
  又问:AB/AC=BD/DC成立吗?
  学生还是沉默以对。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了,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于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
  讲课时,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如某教师在讲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时,为了解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分别是什么?怎么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学习。事实上,学生回答的是一些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如果将问题改为:“你能画出函数y=x x 2(x是实数)与y=x x 2(x≥O)的图像吗?”,“它们的最小值分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是答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这样提问才可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便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五、提问关心标准答案,对创新思维缺少点评分析
  有的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0.5x=l时,教师问:应先干什么?某生竟立即答题:两边乘以2,立即就得到x=2,教师:“你的结果虽对,但不能这样解,应按要求,两边先同除于0.5得到x=l/0.5=2。”这名本兴冲冲等待表扬的学生,听了老师几句不经意的评价后,只好灰溜溜地坐下。殊不知,这名学生思路的确富有创造性,是不同于通法的奇思妙想。可惜,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教师轻易否定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六、提问表达不清词不达意,学生难以理解
  有的教师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这样的问题可以从具体例子入手,分层设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完全平方项的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提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措词要准确、科学,如需对原问题进行某些解释而使用了通俗化的语言时,也要适当,不可造成学习的误解。
  七、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后立即点名让学生回答,本意可能是节约时间,但学生由于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反而影响了教学进程。要回答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必须有一段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要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选择表达方式,教师在这段时间里可环顾全班,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或情绪反应),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和人选来回答。可见,提问后停顿是必要的。此外,有的教师提问程序颠倒,先点名后提问,结果未被点名的学生如释重负,对问题不太关注,成了“观众”,只有被点名的学生在紧张低效地思考和回答,这也是要引起注意的。
  八、提问只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无事可干
  有的教师提问只面向少数尖子,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在一旁,使这部分学生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教师提问时要有意识地将问题分层次在全体学生中平稳分布,以此鼓励所有学生认真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愿望。例如,较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较易表达的问题让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回答,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丰富各类学生的成功体验。有时教师也可提供多个答案,让学生逐个表决人人都能公平地参与其中,以便老师了解全局。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教育中的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尤其是里面的应用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它既是数学学习的重点,更是数学学习的难点,还是学生能力体现的一个分界点。不过,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与悉心的教育,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应用题 解题能力培养  对于应用题的掌握是历次考试的重点,不管是大
摘 要: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能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者进入职业中学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中职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现整理出来与同行探讨和分享。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解题教学 专业课  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文化教育的现象,数学在中职沦为“杂科”,学生选择读中职本来也是因为文化基础薄弱,只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的线性代数教学经验,讨论了对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做法,从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学习方式 兴趣驱动 问题驱动 教师推动  线性代数是理工农医经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各个专业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安排的课时量有多有少,但总体说普遍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现象,再加上线性代数本身具有概念多、抽象性
摘 要: 当前社会,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各界的重视。职业教育主要面对的是学生就业的问题,应该将服务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这对中职数学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应用性教学改革的对策,希望和同仁多多交流。  关键词: 专业背景 中职数学教学 应用型 教学模式  1.中职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十分单一,而这种单一的知识
摘 要: 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的教学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作者立足于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改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高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出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下是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堂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和探索。  一、创造问
一、高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  有的老师或家长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审题定势习惯,所以高年级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难度更
摘 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揭露以及处理企业内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利影响进行管理与控制,可以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推动单位的良好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就会影响到此项工作的有效性。所以,就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工作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对新常态背景下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和发展,丰富的教学策略和多样化教学系统都在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常用的小组合作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 学习策略  尽管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有了不少进步,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有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