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至69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360份,有效回收68416份。调查了解了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状况、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和参与相关活动的情况及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和参与科技事务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调查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状况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以下三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1.对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测度;2.对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测度;3.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稳步提升
  
  经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图1)
  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图2)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明显提升
  
  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镇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2.37%提高到2010年的4.79%;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0.72%提高到2010年的1.51%。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3)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发展不平衡
  
  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度、城乡以及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等方面的分析来看,均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不同性别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
  
  不同性别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差异明显,男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69%,比女性公民的2.59%高出1.1个百分点。(图4)
  
   不同年龄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不同年龄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表现为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的趋势。18-2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5.12%;30-39岁为3.88%;40-49岁为2.78%;50-59岁为1.65%;60-69岁最低,为1.25%。(图5)
  
  不同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
  
  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3.17%;大学专科、高中(中专、技校)、初中文化程度公民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8.88%、3.88%、1.64%;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均不足1%。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科学素养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也越大。(图6)
  
  城乡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城乡居民科学素养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86%,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83%。(图7)
  
  不同地区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由东向西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4.59%,明显高于中部地区的2.60%和西部地区的2.33%。(图8)
其他文献
一、内容丰富的“饲养场”我园大部分幼儿家中都饲养家禽家畜。他们模仿鸡叫、兔跳、牛走是那样的逼真、有趣。这是开展创造性游戏的有利条件。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
在日常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新进入高中英语学习阶段的学生觉得高中英语学习十分困难,刚开始就有跟不上的感觉,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接手高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老师觉得新高一的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同样觉得高一的英语教学问题太多,无从下手。究其原因,除了初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不同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初中高中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