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个积累,教会小学生写作文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作文的教学要求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但是,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总结出“四个积累”:
  一、注重阅读积累
  1.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中,脑筋急转弯、卡通、漫画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如教师可以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以及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纸和杂志等读物;其次,教师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的科技成果,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
  2.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生读书往往是一时的兴致,很少投入情绪、意志力和心智,以至于阅读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3.制订读书激励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交流收获,展示各自的摘录本,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三年级学生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储备量。笔者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除此之外,笔者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查阅资料、咨询他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并做记录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的素材。
  三、注重读写积累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词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范例。学生只有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交错训练,才能巩固从读中学到的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读写结合时,学生要注意多阅读、多仿写。首先,要多读。学生既要广泛猎取知识,又要多读优秀的篇章段落,最好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达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其次,要善读。读与写的结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必须把阅读提升到善读的水平,养成善读的习惯,才能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学会仿写。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和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所以说,读和写是相互迁移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把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
  四、注重方法积累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既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又要注意教学方法。如在写人的训练中,学生应先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然后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情、心理活动等。在审阅学生的习作后,笔者会就地取“材”,挑选几篇习作,让学生上台演说,然后让其他学生推测他写的是谁,比一比看谁描写得最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来说一说最有趣、最令人高兴的一件事。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高,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他们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让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在笔间自然地流淌。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正>在学校随堂听课的过程中,一位教师执教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练习课。在复习100以内的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66接近60还是70?"结果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66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