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读”为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在讲读课之前,把生字集中在一起,读音、析形、释义同步进行,离开了语言环境,有违于学生的认识规律,识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把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把握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确立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要在读中识字、学词
  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全文注音,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识字和阅读结合提供了条件。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重点认读生字,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再读课文,结合语言境和具体事物,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音,再现字形,学完课文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体现了识字是为了读书这一指导思想。如教《怀素写字》一课,第一步,我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掌握“先”等7个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了解用法,理解课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学习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进行整体认识,体会语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及用法就掌握得更牢了。
  二、要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小语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学字、学句式为了更好地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过学生对文章反复地读来实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近,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懂了。如《乌鸦喝水》一课第二段,主要讲乌鸦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着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我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读文:“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呢?”学生通过读,弄清了喝不着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我再点拨:“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别处找?”“怎么办呢?”说明乌鸦要想出喝水的办法。学生理解了内容之后,我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心情会怎样?看到水而喝不着时心情又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要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理解了内容,达到了有感情地读的要求。这样读中讲、讲中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读中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小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與他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呢?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在教学中重视兴趣的激发。平时还可以多进行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举行讲故事比赛等,通过表演的竞争鼓励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说话训练中,我力求做到练说的形式多样,如:听说故事、绕口令、儿歌、谜语、看实物、看表演练说、看图、做游戏、做小实验练说以及转述、扩讲等。再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能激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想象,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何说起?该怎样说?这是学生说话的难点,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是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学生要先从说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是中、高年级写作文的基础,但仅凭每周的说话、写话课来教学时不够的。那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说话、写话教学,成为语文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个注意点。作文贵在积累,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加训练的话,相信孩子在中高年级中的“作文难”现象会有一定的改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多年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必须认认真真抓好习作教学,扎扎实实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为此,我在习作教学中特别注重以"情"为经,穿针引线。一、在深入生活中培育情感习作源于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成绩斐然。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如何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立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充分了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现状  
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能够引起十字花科蔬菜产生黑斑病,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食用安全性降低,为该类蔬菜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转录因子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及
作为老师,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形成优秀的人格,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而语文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发挥主观思想的学科,其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极其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日常的语言交流还是独自的写作,都会运用到语文的
在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依然面临资本金不足、管理模式落后、风控水平较弱、身份地位模糊等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发展是摆在农村资
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可使学生疑中生趣、由疑激思,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