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大多以形象直观为主,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趣味的练习题,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质,达到教学目的。现场演示,如在教学方向一课,学生对纸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都能熟记,可是应用到生活中,有一个差距。我借助一个小儿歌,上学校,对着红红的太阳为东,和东对着的是西,面对东方,你的右手是南,左手是北。大家来到操场找方向,然后再找出教师的东西南北,进而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回到书本上做题,就不是死记硬背了,会出现红红的太阳,这些形象记忆更优化与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法的内容时,对各种符号的运用、写法,我设计了一个动画短片,把各种符号排成排,用卡通动物把各种写法用法逐一汇报,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记忆深刻。对容易出错的问题,加一个声音,加强记忆和区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最直观的印象,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有层次感,我们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凭以往的经验,难点就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针对这一难题,我演示了用水杯,但只是初步印象,还有一定的误差,每个人准备了量杯和沙子,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几组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操作,印象深刻。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再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原来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对一个新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合作学习等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在学习中体验,是数学学起来轻松,实在。数学就在我身边,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三、坚持语言表达,锻炼智力
数学学习中,除了理解,记忆,运用,更主要的是说算理,那就要求不仅会做,还要会说。会总结,会归纳。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通过叙述体现出来,包括错误的想法,为什么错,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给予点拨。例如在教学除数不能为零的教学中,学生在总结中多数都会说到除数为零没有意义,我们不妨多加个问号,为什么没意义,举手的少了很多。这个概念学生理解,也会运用,却说不出来,12÷0=6假设它有意义,12=0×( )答案不唯一,不符合数学规律。所以0不能做除数。知道了为什么,在很多时候要加一个零除外的附加条件,学生就恍然大悟。容易忽视的零除外也得到了提醒。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数学中的说很重要,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叙述这些必须是规范性语言。语言要求严谨,在教学重要示范性,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除和除以,的和与和的,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最简分数不能说成最简单的分数,这些在学生的口误经常会有,教师平时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抓好规范性教育,利用交流,合作等有创意的学习来改正错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养成简单精炼,干净利落。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兴趣是提升,而且恰当地鼓勵,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数学的学习是不断地增加难度,当遇到困难时,老师作为一个引路去指引学生的思路往哪里走,为什么要往那走。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独到的思维模式,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让小学生在数的知识中发现数学思想,是一件快乐的事,体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的知识。如圆角分的教学,大家在超市留意到钱的表示方法,很容易读,写,和表示。在实物环境教学,学期气氛浓厚,还有不断的惊喜,他们会发现豆油的1000克和10千克的差别,这些意外收获,都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长期的积累,学生会对所学知识学通学透。
五、注重个体差异,多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最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会学,新课标有很多试一试,想一想,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空间,对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兼顾有困难的学生和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理解能力弱的,可以借助图形,多媒体手段,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带动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把长方形折成四边形,可以把尖子生也发展成老师,几个一组,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最终达到同步。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是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场景是广阔的,生产实际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方程的应用、测量等章节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到劳动工地去,测量、计算、统计,体验生活,学用结合,培养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从学生地实际出发,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能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大多以形象直观为主,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趣味的练习题,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质,达到教学目的。现场演示,如在教学方向一课,学生对纸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都能熟记,可是应用到生活中,有一个差距。我借助一个小儿歌,上学校,对着红红的太阳为东,和东对着的是西,面对东方,你的右手是南,左手是北。大家来到操场找方向,然后再找出教师的东西南北,进而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回到书本上做题,就不是死记硬背了,会出现红红的太阳,这些形象记忆更优化与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法的内容时,对各种符号的运用、写法,我设计了一个动画短片,把各种符号排成排,用卡通动物把各种写法用法逐一汇报,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记忆深刻。对容易出错的问题,加一个声音,加强记忆和区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最直观的印象,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有层次感,我们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凭以往的经验,难点就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针对这一难题,我演示了用水杯,但只是初步印象,还有一定的误差,每个人准备了量杯和沙子,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几组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操作,印象深刻。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再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原来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对一个新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合作学习等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在学习中体验,是数学学起来轻松,实在。数学就在我身边,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三、坚持语言表达,锻炼智力
数学学习中,除了理解,记忆,运用,更主要的是说算理,那就要求不仅会做,还要会说。会总结,会归纳。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通过叙述体现出来,包括错误的想法,为什么错,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给予点拨。例如在教学除数不能为零的教学中,学生在总结中多数都会说到除数为零没有意义,我们不妨多加个问号,为什么没意义,举手的少了很多。这个概念学生理解,也会运用,却说不出来,12÷0=6假设它有意义,12=0×( )答案不唯一,不符合数学规律。所以0不能做除数。知道了为什么,在很多时候要加一个零除外的附加条件,学生就恍然大悟。容易忽视的零除外也得到了提醒。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数学中的说很重要,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叙述这些必须是规范性语言。语言要求严谨,在教学重要示范性,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除和除以,的和与和的,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最简分数不能说成最简单的分数,这些在学生的口误经常会有,教师平时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抓好规范性教育,利用交流,合作等有创意的学习来改正错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养成简单精炼,干净利落。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兴趣是提升,而且恰当地鼓勵,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数学的学习是不断地增加难度,当遇到困难时,老师作为一个引路去指引学生的思路往哪里走,为什么要往那走。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独到的思维模式,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让小学生在数的知识中发现数学思想,是一件快乐的事,体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的知识。如圆角分的教学,大家在超市留意到钱的表示方法,很容易读,写,和表示。在实物环境教学,学期气氛浓厚,还有不断的惊喜,他们会发现豆油的1000克和10千克的差别,这些意外收获,都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长期的积累,学生会对所学知识学通学透。
五、注重个体差异,多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最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会学,新课标有很多试一试,想一想,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空间,对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兼顾有困难的学生和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理解能力弱的,可以借助图形,多媒体手段,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带动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把长方形折成四边形,可以把尖子生也发展成老师,几个一组,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最终达到同步。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是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场景是广阔的,生产实际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方程的应用、测量等章节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到劳动工地去,测量、计算、统计,体验生活,学用结合,培养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从学生地实际出发,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能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