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诗意、诗趣和诗境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文化生成与内涵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的核心成员。近年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是最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诗意、诗趣和诗境。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
  因为小学生的心灵纯洁、美好、善良,对自然和生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所以小学语文课堂需充满诗情。
  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其中的四个动词“飞过、穿过、越过、赶到” 用得准确自然、活灵活现。教学中,我在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的同时,有意将其中的“飞” 和“穿” 调换使用,组织学生辨析比较,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意识和能力。有学生说蝴蝶常在空中飞,如果从小溪中穿过,会淋湿翅膀的, 翅膀一淋湿就飞不动了;有的说蝴蝶不会游泳,它如果从溪水中穿过,会呛水的,甚至会淹死,我不忍心可爱的蝴蝶因此而死,我不赞成将“飞” 和“穿” 换位置。好一个“不忍心” 和“不赞成”,心灵是多么的善良,感悟是多么的独特,稚嫩、美好、超凡、纯真的一席话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对蝴蝶的怜惜 。这善良、这怜惜、这关爱,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情。
  二、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对知识的“顿悟” 往往稍纵即逝、一閃而过。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灵性,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当多媒体课件出现美丽的蝴蝶,学生都置身在蝴蝶的世界时,我富有诗意地旁白道:“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人把蝴蝶比做什么吗?蝴蝶是虫国的佳丽,像会飞的花朵。那么,你们觉得这些蝴蝶像什么呢?”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着多媒体画面,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成千上万、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的蝴蝶,如痴如醉地聆听着我的旁白,人人浮想联翩,个个灵感大发。有学生说这些蝴蝶像五颜六色的树叶,在空中飘飞;有的说这些蝴蝶像成千上万、从天而降的彩色鹅毛雪片。这种灵感是一种课堂的生成,也是课堂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这灵感、这生成、这风景,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趣
  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然的童心世界,他们天真无邪、憨态可掬、童趣洋溢。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呵护学生的童心,留住学生的童真,让语文课堂充满诗趣。
  在教学《云房子》时,当学生读到:“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了”时, 特别关心云房子的去向。于是,我顺水推舟地把“绣球” 抛给了学生。有的说云房子被天空妈妈收回去了,有的说云房子听说大海很大、很美、很蓝,她去看大海了,还有的说云房子听说我们如皋有弛名中外的水绘园,她去观赏水绘园了……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学生的眼里、脑中和心里,虫子会说话、花儿会笑、小鸟会唱歌。这些答案充满了纯真童趣,闪烁着学生的智慧火花,折射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童趣、这火花、这思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趣。
  四、让语文课堂充满诗境
  师生间平等对话,能情感交融、心意相通、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共同享受。师生间平等对话,所产生的思想交锋、心灵碰撞、合作精神、情感力量、知识经验、教学乐趣,为每一个学生奠定了人格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师生间彼此信赖、真诚沟通、相互理解形成的“学习共同体”,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境。
  如组织学生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时,我先发动学生讲美妙的童年。学生讲,我也讲,我讲自己小时候上树摘桑葚吃,弄得嘴唇赤紫,怕回家挨骂,使劲用河水洗嘴……教室里笑声不断。笑声展示的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结晶,师生之间关系的真诚,师生之间心灵的敞开。这结晶、这真诚、这心灵,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境。
  总而言之,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应确立好小学语文的教学文化,努力做到教学语言诗化、教学内容诗化、教学情感诗化、教学手段诗化,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诗意、诗趣和诗境,让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语文课堂成为师生“诗的栖居地”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虽简单却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对于理清知识脉络,提升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必将大有裨益。  一、思维导图介绍  思维导图是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
神经衰弱是青年学生中常见的主要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笔者通过对一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治疗过程的描述,进一步探讨神经衰弱的发病机理及综合性治疗的效果.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梦想。步入高中的学生都渴望学有所成。在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这是许多人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首先要认识到学好数学课的重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讲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罗吉尔·培根说过“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金钥匙”,马克思也谈到“一切科学,只有在它成功地运用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性存在困惑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感觉所碰到的数学问题与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或根本没什么关系,所以产生了只要掌握小学数学即可的思想:其二,由于教学的各个章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独立性,紧随其后巩固用的练习题也是带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涉及其他章节的问题不是太多,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心中并没有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没有“利器”,自然就无从下手了。
《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掌握概念的难易顺序是:识别概念比说明概念的特征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推出一个新的概念时,先罗列一下相关的生活现实背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探究的学习状态进入我们美妙的数学概念课堂。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概念教学设计,总结出如下的几种概念教学策略,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权当抛砖引玉。    一、举例法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