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简单的故事写精彩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经常要写记事类的作文。为了给读者呈现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我们往往要用清晰的脉络,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过程依次写下来。
  可是,故事越是简单,我们越难写出彩。那么,如何才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精彩动人呢?我们不妨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尝试—
  一、善于描写
  在写事时,我们要用精练传神的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随着你的描写,看到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请看《那一刻,我流泪了》中的片段:
  我加快脚步向粮库走去。近了,近了,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突然,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被压成了弓形,他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只见他来到输送机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刹那间,我惊呆了,那个人—竟是我的爸爸。
  片段中,作者用真切感人的语言,描写了父亲扛麻袋的过程,突出了父亲工作的艰辛。正是有了这样精彩的描写,才使文章具有真实而强烈的感染力。
  二、描摹细节
  在描写时,要想使描写出色,我们必须关注细节,并且要确保描写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有了逼真的细节,才能营造出整个文章的真实感。
  看作文《母爱,触动我的心灵》中的细节:
  等我透过车窗向外看时,母亲竟然还站在那儿。无情的寒风疯狂地撕扯着她的头巾,她就那么站着。雪比刚才更大了。漫天的雪片将母亲迎风一侧的身躯涂成了白色,掺着雪片的白发凌乱地散在她的脸上。母亲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我摆摆手示意母亲回去,但她一动都没动。此时我才发现,一向强健的母亲竟如此瘦弱、单薄,我的泪水又一次泉涌而出。母亲,这一刻我是多么想留下来陪您啊!
  这是作者描写自己第一次外出打工时,母亲在车站为“我”送行的情景。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把母亲立在风雪中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也把伟大的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三、巧用修辞
  各种修辞手法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而加强文章自身的张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看《还我一个光明的童年》一文的片段中,那些修辞手法的妙用:
  过了好长时间,她才放下话筒。“这次又没打电话,不过没关系,爸爸说过他会回来的,他只是出去打工,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回来了。”
  她正这样想着,忽然听到有人喊:“瑜儿,瑜儿!”
  顺着声音望去,她看见爸爸站在院子大门的一侧,微笑着看着她。由于过度操劳,爸爸的背过早地弯下去了。
  “爸爸!”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向爸爸的怀抱……她的心像鼓满了气的帆,满心的喜悦。
  文章描写了一个经历了父母离异、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小女孩思念父母的心情。在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句(“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她的心像鼓满了气的帆”),形象地表现了小女孩突然见到爸爸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 烘托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环境、营造氛围也是作文时常用的手法。有了渲染烘托,整篇文章会显得更加含蓄而深沉。如果渲染烘托用得恰当,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看这篇题为《牵挂》的作文:
  我摸了摸冻得冰凉的鼻子,看到窗户上结了厚厚一层窗花,树上挂满了冰渣,树枝在风中呜呜作响。
  父亲走进我这间屋,我像只小刺猬一样瑟缩在被窝里,用乞求的眼神看着父亲,说:“爸爸,我们今天不卖菜了好吗?”
  父亲看了我一眼,说:“不卖菜,你奶奶的医药费怎么办呢?今天你在家,我自己去吧。”
  说完,父亲用木炭生起炉子,自己便出去了。
  这段文字,作者用“窗花”“冰渣”“树枝在风中呜呜作响”和形象的比喻“我像只小刺猬一样瑟缩在被窝里”,渲染出冬天的严寒,进一步体现了父亲给予亲人们的深沉而浓烈的爱。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能运用上面的那些手法,你们的文章就一定会写得精彩感人。
其他文献
一天,豆豆围着一块木头打转。  妈妈感到很奇怪:“豆豆,你在干什么?”  豆豆说:“我在求鱼。”  妈妈不明白豆豆的话。  豆豆说:“我们刚学了一个成语叫‘缘木求鱼’,说围着木头就有鱼。”  妈妈无语。
开学这么长时间了,还没上过一节体育课呢!每次一到体育课时间,我们都在心里默默期盼……  可是,老师总是说:“毕业班,学习要抓紧,这节体育课我们……”一次次盼望,换来一次次失望。同学们心中对体育课的渴求也与日俱增。  经过班委会的多次“联合上访”,今天的体育课,老师终于点了头。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早早地排好了队,像等待阅兵一样等候在操场上。  老师终于来了,同学们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无不欢呼雀跃。老
【摘 要】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增加积累,就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深入研究教材,比较全面地把握好一篇课文,进而准确地定位一类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其中,针对单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确定适合的阅读目标以及教学策略;针对同类文本的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话编者,了解作者,关注文体;针对整本书的阅读,师生要找到篇与篇、篇与本之间的“互文”关系点。  【关键词】一篇带一本 群文阅读 细节描写 烘托 
我总觉得这本书不用任何导读。你只要负责感动和笑就行了。  作者岛田像跟你聊天一样,通过一件一件事,跟你说阿嬷。阿嬷就是外婆。  很多人一听到奶奶或者外婆就受不了,奶奶和外婆就是童年,就是自己老了的样子,就是最终要去的怀抱。  小说里的昭广为什么会和阿嬷生活在一起?  那个时候,昭广八岁,父亲因为核辐射去世了,昭广是“父亲留给母亲的纪念”。母亲在一个大贫民窟里摆摊,努力养活自己和子女。后来坚持不住了
你知道这些数字俗语分别表示什么吗?请用线连一连。  二一添作五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  三下五除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  八九不离十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差不多  十有八九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  十拿九稳 表示归根到底  小九九 表示把握大  十万八千里 表示很不容易  九九归一 表示信心十足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距离远  (江
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语用学”的知识进行着阅读教学。简单地说,“语用”就是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有效的语用学习,要跟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才能进入文化意义上的语用妙境,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学生在短短40分钟里由陌生到熟悉、由不会到会的学习成长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
编者按  语文教学积弱已久,有人胼手胝足,忙于灌输知识、拼抢分数,也有人心骛八极,戴着镣铐设法突围。去年开始,有新锐教师和语文专家将哲学思辨引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如浙江新生代教师郭初阳、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庆明等。今年3月下旬,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也以“儿童与哲学”为主题,有教师还将自己的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感性演绎,场面热烈。这些探索无疑很有价值,但问题也不少——或胶柱鼓瑟,或流于艰深晦涩
作家是以作品来发言的,不管他权力多大,也不管他名声怎么显赫,如果他没有几部叫得响的作品,没有一批又一批五体投地的粉丝,他就不可能让人信服和崇拜,更不可能流芳百世。作品是作家的全部价值所在。   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要像作家那样以写作为主,但应当喜欢写作,并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从事的是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的教学。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只有亲自怀孕过的母亲最清楚其中的喜与忧;文章是怎么
烽火台大家都很熟悉,古时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一座座烽火台绵延相连,遇有敌情发生,则施烟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这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互联网早已嵌入当代人的生活。顾名思义,互联就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互相串联成的庞大网络,网络和网络又以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更为巨大的、覆盖全球的网络。这二者正是两种不同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样式的象征。  “烽火台”代表典型的“线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睡眠时间可以租赁了。前几天,有人开办了一家这样的公司—睡眠时间租赁公司。  公司开张不久,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大、中、小学生。这里非常繁忙,每天下午放學后,都会有好多学生来办理睡眠时间租赁业务。  这不,四年级小学生王彤彤放学后走了进来,说要租赁三个小时睡眠时间。说完,她拿出3块钱放在桌上,服务生小黄赶紧给了她一块手表。手表上显示着数字3,小黄解释说:“这是定时表,上面数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