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到初中化学,就不能不说到其中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一个单元。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印象,不仅这样,还可以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味调味剂。具体,化学实验有多重要,又有什么作用,本文就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 初中数学 作用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可分为:基本操作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说明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质的实验。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化学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化学实验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开展化学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引导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其创造思维,发掘其创新意识。
一、化学实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例如,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鸡蛋放入醋酸的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白醋,然后往玻璃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到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学生在完成该实验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好奇心,同时情趣也十分投入,思维极其活跃。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进行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听讲实验、模仿还是远远不够的,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发展。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共12个,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不仅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还会制取多种物质,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会配制一定百分比浓度的溶液。对难度大的实验,让学生反复操作,多次实验,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更能使得学生可以对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象的加深。
三、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习化学方面的表现来看,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化学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爆鸣、燃烧等)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这些生动的、新奇的、鲜明的化学现象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主动地去获得感性认识的意向。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获得成功会使他们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养成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0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而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实验现象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况。因此可以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有一位同学将CuSO4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时,产生的黑色沉淀使他很吃惊,也使他很感兴趣,他于是提出:黑色沉淀是不是CuO呢?如何证明?在我的启发下,这位同学将黑色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加入稀硫酸,得到了蓝色容液,从而证实了他的判断,看到他自己用实验得出的结论,他高兴极了。
六、总结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广州.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实验 初中数学 作用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可分为:基本操作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说明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质的实验。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化学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化学实验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开展化学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引导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其创造思维,发掘其创新意识。
一、化学实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例如,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鸡蛋放入醋酸的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白醋,然后往玻璃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到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学生在完成该实验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好奇心,同时情趣也十分投入,思维极其活跃。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进行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听讲实验、模仿还是远远不够的,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发展。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共12个,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不仅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还会制取多种物质,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也会配制一定百分比浓度的溶液。对难度大的实验,让学生反复操作,多次实验,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更能使得学生可以对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象的加深。
三、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习化学方面的表现来看,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化学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爆鸣、燃烧等)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这些生动的、新奇的、鲜明的化学现象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主动地去获得感性认识的意向。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获得成功会使他们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养成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0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而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实验现象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况。因此可以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有一位同学将CuSO4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时,产生的黑色沉淀使他很吃惊,也使他很感兴趣,他于是提出:黑色沉淀是不是CuO呢?如何证明?在我的启发下,这位同学将黑色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加入稀硫酸,得到了蓝色容液,从而证实了他的判断,看到他自己用实验得出的结论,他高兴极了。
六、总结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广州.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