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思维促生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地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从观察、表达、操作以及实践等诸多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既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也进一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持久生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序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根。对于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低年级学生受限于心理年龄发展和既有认知基础的制约,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往往表现得较为随意、主观,教师要针对这一客观现状,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地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从而充分契合新课程中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条理地思考。”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从观察、表达、操作以及实践等诸多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既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也进一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持久生长。
  一、有序地看——在观察与比较中体验有序
  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指导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和比较,能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后继学习铺设良好的认知基础。然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多情境图中物体数量较多,且有的较为分散、隐蔽,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强化观察的有序性指导,引领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略到细致,养成先上后下、从左往右等观察次序习惯,适当地运用动手点数、动口读图等手段去感知与比较事物的数量特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从而在观察与比较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性,发展学生搜集获取、选择整理等数学信息处理能力。
  如在教学“数一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出示了儿童乐园场景图,图中分别有1架滑梯、2匹木马、3架秋千……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比较,并尝试用画“○”的方法記录不同物体的数量。图中鸟的只数与小朋友的人数,由于数量较多、分布较分散,需要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为此,教师展开示范,用食指或笔尖指着图中物体,有序地逐个数,不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渗透了数学的对应思想与符号化思想,更让学生体验到有序观察与比较的必要性。
  二、有序地说——在梳理与表达中指导有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达,常常会出现用词不当、语义不完整甚至颠倒和错误等现象,部分教师担心有限的教学时间而越俎代庖,用教师的讲授替代了学生的表达。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教师应当意识到数学语言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方面要有充分的耐心,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拥有说的机会,通过适时、适当地指导与点拨,促进他们数学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表达的有序性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学会用“先……再……然后……”等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放慢脚步,设计一些“半扶半放”的提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路的梳理与表达,扎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这一部分时,尽管有不少学生都能较快地算出结果,但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口算过程。教师出示了如下提示:先算( )-( )=( ),再算( ) ( )=(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指着板书的口算分解图进行引领和补充,在不断地模仿、补充与矫正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有序表达。
  三、有序地做——在操作与探究中经历有序
  皮亚杰曾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这一探究学习方式,以其生动、直观、有趣等特性,深度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但缺乏指引的动手操作往往是低效的。教师要保持对于操作探究这一动态过程的紧密关注,从学生操作顺序的先后、操作行为的流畅、操作细节的准确等诸多方面展开巡视与点拨;教师更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将操作探究的有序性作为着力点,将操作活动进行合理分解,指引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让操作程序符合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认知规律,在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建立正确而又清晰的概念,促使他们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中的“6、7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时,与之前2~5各数组成相比,更凸显了对于有序分合的重要性。教师做好示范引领,一边摆、一边说,在哪一个位置添加、取走或者移动,会分别得到什么数。在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1根”摆起,“每次移1根”,让他们有序地进行探究,并利用方法和规律的“序”来帮助记忆数的组成,继而不用摆就能按顺序说出各数组成,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让操作与思维得到了有机地融合。
  四、有序地练——在实践与练习中巩固有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认知、形成技能的必经环节。加强练习作业的设计和开发,凸显层次化和有序性,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劳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有序练习要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不搞“一刀切”,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可以从低起点、低难度开始,调动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努力将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与生活经验上,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有序练习与实践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买一张8角的邮票,你打算怎样付钱?”学生纷纷立即解答,如一张5角、一张2角和一张1角等;教师进一步要求:付钱的方法不止一种,请你有序地把它们都写下来。这样就促使学生从只付一种面值到付两种再到付三种面值,转而思考如果要找回零钱等不同情况,体会到有序思考的价值,不仅少走弯路、写全答案,更能让思维得到另辟蹊径的突破,从而优化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马明先生曾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经过教学实践,笔者惊喜地发现,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展开有序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从小认识有序思维、了解有序思维、喜欢有序思维、用上有序思维,为他们后继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绍彬.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9).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品质课堂应当是以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生命活力、唤醒学生潜能、开启心智的课堂。品质课堂也是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身心愉悦的港湾。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品质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探寻出品质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 品质课堂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理想性的社会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其最基本的追求。“品质课堂”的
【摘要】一所学校的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准。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用看得见的课程,给予学生带得走的成长?本文通过讲述三个课程建构的故事: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让读者看到了这所学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历程。  【关键词】跨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数学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降低对运算的复杂性及技巧性要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估算及计算品质的培养。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既感受到新课
【前情提要】少年画家杨正元第一次走进北京东单的小白楼便改变了他的人生。一是他被浮雕头像所吸引,自此铭记心中。此作出自錾刻名家“麻片儿李”之手,是小白楼原主人莫克林的爷爷头像。二是他对小白楼的现主家二女儿汪小凤一见钟情,自此魂牵梦萦。“文革”开始,汪家离开小白楼音信皆无。杨正元作为知青插队到北京延庆山村,意外地结识也下放到这里的“麻片儿李”。两人惺惺相惜,“麻片儿李”倾囊传艺。多年之后,小白楼拆迁,
【摘要】说明文知识性强,语言科学严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撰写说明性习作的最好范文。说明文还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说明文的教学应立足文本,发掘课文的语文元素,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品味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迁移运用说明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说明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说明文
【摘要】生涯教育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在学校管理、各类课程及教育活动中。小学体验式生涯教育就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生涯大课程观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我校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确立并实施系统、多元的生涯课程体系,初步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体验生成为形态、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体验式生涯教育模式。
【摘要】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高度,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普希金之于俄国、李白杜甫之于中国,都是如此。诗歌体裁的独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应体现其独特的味儿,尤其是古诗教学。如何教出古诗该有的“味儿”?本文由师生同步观看线上教学《村晚》说起。  【关键词】概括性 跳跃性 联想 音韵 形象  2020年2月10日开始,江西省中小学线上教学正式开始,各学科教研员、教师与学生同步收看线上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拼音其实就是一些索然无味的符号,要想让刚刚入学的学生产生兴趣,那就要花一点小心思,让枯燥的字符变成有生命的精灵,才能吸引他们无邪的眼神,俘获他们童真的心灵,赢得实效的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节奏和旋律中趣读拼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体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介绍了三个教学策略,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来进一步研究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策略  随着新
郑恺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周末,会出现这么一档子事,事前毫无预兆,事后也如烟消云散,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这一天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一直让郑恺与妻子罗琳耿耿于怀。  这天早晨,因为不上班,两口子都起得比较晚。上高中的儿子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趟,这个周末不在回家的时间内。郑恺打电话说周末去学校看他,儿子说不要来了,他还有好多事要处理啦。  不知是真有事,还是到了叛逆期,反正儿子不太愿意与他们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