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立体几何》教学浅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好多学生感到难学,也经常有"懂而不会"的现象,那么这部分内容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初、高中思维模式的差别巨大,高中更注重过程学习;⑵平面与空间的思维跨度大,如何在空间中进行空间问题的转化是一个难点;⑶学生对学的公理、定理只是表面的懂,而没有真正的理会;⑷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取向。 所以,实际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导案,让知识自然生长出来,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家魏书生启示我们:"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逐步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完整并逐步融入原有知识体系之中。"因此,要学好《立体几何》这部分,开局之初应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学习大纲,仔细钻研教材
  仔细研究新课标版与旧大纲版教材,不难发现新课标中对《立体几何》做了重大调整,更加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地位和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推理论证以及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与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本部分的难点就是如何在空间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了解学生认知能力,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新课标》中,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是一种螺旋递进的模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认识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首先,教学重点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几何的构架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实物模型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对空间中的客观事物形成的感知,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立体模型,促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空间想像力。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一上来对学习《立体几何》就信心不足。此时,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尽量多跟这类学生沟通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特别是针对一些"慢热"型学生更应注重情感交流,适时了解其学习困难,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逐步获取最佳学习效果,建立起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
  新课标提倡课改,讲究生本教育理念,提倡高效课堂。因此,教学中设置好的"思考"与"探究"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表现数学的动态性,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几何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归纳。充分理解公理定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懂"、"会"。避免出现:一方面,立体几何的定理大都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而证明它们时,则需先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为数学思维提供几何直观,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来推理、论证。教师在进行立体概念、定理教学时,如果仅仅教给学生单纯公理、定理,没有强化学生把文字公理定理以数学语言形式正确的表达出来,就会造成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公理定理,而不能达到真正理解、掌握要领及定理的实质,影响学生对这些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更不能达到正确理解题意、合理构图,完整的证明所证结论。另一方面,立体几何的证明体现的是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之间相互转化,比如证明面面平行是转换成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是转化成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也可以转换成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或线面垂直问题去处理。因此,让学生感知学习过程,体会证明中的"转化"思想,在应用中再进一步理解、领悟与巩固,从而形成完整的、正确的知识体系与解题思路,使新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扎根并茁壮成长,从根本上解决"懂而不会"。
  四、养成良好答题习惯,善于总结规律
  立体几何解答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要抓好学生规范答题,高考中反映的这方面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不少考生对作、证、求三个环节交待不清,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因果关系不充分,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理解错误,符号语言不会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来讲就是按书本上例题的答题格式去做。
  另外,立体几何解题过程中,也有规律可循。例如:求解角:先定平面角与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定义常不离手,余弦值为负,异面、线面取锐角。对距离可归纳为:距离多是垂线段,放到三角形中去计算,经常用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若是垂线难做出,用等积来转换等。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
  总之,《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老师得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课前要认真设置导学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探究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思维空间。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导,碰到学生有错误的回答也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灵活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真心觉得数学课有意思、有启发,能平等的进行思维研究与探讨交流。出现不规范答题及时予以正确指导,使得《立体几何》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自然地生长出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