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此,就新课程背景下一堂美术课的审美教学过程设计,笔者试图提出“在情景中审美、在对话中审美、在练习中审美”三个基本环节,让美术教学真正成为审美教学与创意设计的和谐统一体。
【关键词】审美情景对话感知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08-01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强调“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审美教育往往成了“说教”,许多教师对“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标准》)不知该怎样具体的操作。为此,就一堂美术课的审美教学过程设计,笔者以《漂亮的瓶子》为例,提出如下三个环节。
一、在情境中审美
审美教学应该在一个“直观情景、问题情景、语言情景、想象情景、活动情景”等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中来进行。
我们先来看《漂亮的瓶子》教学活动过程中情景导入的审美活动设计:
活动1:猜、摸瓶子
(呈现一件被布包裹着的物品)
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
2.请两位小朋友来摸一摸,把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
活动2:认识瓶子
(掀开遮布)
1.你们认识这个瓶子吗?(见图1)
2.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分成几部分呢?(口、脖子、身子和脚)
3.瓶子有什么用途呢?(揭题:瓶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既实用又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漂亮的瓶子》这一课)
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作品的创造是对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物、人、情、景的一种独特感受。美术作品中都蕴含着物或人的情感。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很稚嫩,只能够简单地感受出画的好,很好看,但是不能够说出什么地方好,好在哪里,他们往往不能去仔细地琢磨,而老师也往往是以“观察——讲述——评价”的教学方式处理欣赏课。本来应该是蕴含丰富美的体验的课堂,往往使学生兴味索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
瓶子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容易熟视无睹,采取猜和摸的游戏导入,既适合低段年龄学生的活动特点,又调动学生的感知觉。通过“摸—听—看—说“多种感官活动,使教学形成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审美情景。
二、在对话中审美
对话是教学的基本原理。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泛的对话。因此,对话教学和审美对话教学被教师们广泛地关注。
活动1:比较瓶子的外形
1.这里有四个漂亮的瓶子,我们比一比它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见图2?鄄5)
2.有个瓶子有着明显的特征,你们注意到了吗?(耳环开始是为穿绳子使用的,现在已经成为装饰。)
活动2:形容瓶子形态
1.这四个瓶子外形各不相同,你对它们的形态有什么感受呢?
2.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吗?(优美、修长、粗壮、奇特)
活动3:发现瓶子造型规律
(课件中出现中线)
1.这些瓶子外形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对称)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对话教学首先要形成对话的主题,在“看—比—说”的对话活动中,通过比较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瓶子外形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对瓶子形态美得感受力。其次,对话教学要有递进,在学生对瓶子形态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使用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对瓶子各种形态的不同感受,丰富学生对美得表达能力。最后,在对话中审美,要充分体现沟通与交流、民族与平等、互动与交往等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个性化审美学习的生成与发展。
三、在练习中审美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的角度来说,课堂练习是一个表现美和创造美得环节,审美教学应该成为这一环节的重点。那么,如何让审美教学引领整个课堂练习教学活动呢?
我们最后来看《漂亮的瓶子》教学活动过程中练习活动的审美设计:
活动1:修改瓶子外形
刚才剪的瓶子你们满意吗?如果不满意可以再用对称剪法修改一下。
活动2:装饰瓶子图案
现在我们来装饰瓶子吧,看谁能把瓶子的图案做得又漂亮有独特。
活动3: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贴在大纸上,然后给自己和同伴写上一句评语。
活动4:介绍作品
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一下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小结:“这节课,我们说得好,做得好,写得也好。生活中还有许多类型的瓶子,也有许多漂亮的材料,我们在课余再去创造一个有趣的瓶子好吗?做好了交给老师,老师会给今天的作业再加分。”
“漂亮和独特”是本科练习所要追求的审美目标。给学生一个修改外形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瓶子外形与装饰图案之间的联系,感悟美得和谐,创造出既漂亮又独特的“瓶子”。同时,该课是一堂“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语”学习领域相结合的课,练习后让学生写评语和评说,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美得理解,锻炼美术评说能力,更能体现审美教学的情意性、多样化等特征。
综上所述,“在情景中审美、在对话中审美、在练习中审美”仅是人为划分的几个环节,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它们既有可能有所侧重,又有可能是并存的。例如,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在情景学习中就会出现对话、练习等教学方法;又如在练习环节中,往往还需要用对话进行提示、拓展等,对话就成为达成练习审美目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