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大不了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书推介:《一个人的好天气》
  该作品是日本小说家青山七惠所著中篇小说,在2006年获得了第136届芥川奖。
  内容概要:高中毕业的少女知寿只身来到东京投靠远房亲戚——七十岁独居在东京的姨奶奶吟子。知寿不想继续上学,只想打发日子般地打工,对她来说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把日子过下去。没有合适稳定的工作,没有明亮的前程,身边没有聊得来的朋友,更没有關心她的至亲。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对进入社会怀有恐惧心理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并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摘抄笔记】
  尽管我们身上流着同样的血,心却并不相通。我从青春期开始,就对充满朝气和对我过分亲昵的妈妈样样看不惯。让我反感的不是不被她理解,而是被她理解。也许妈妈为了不使两个人的生活过于沉闷,想努力像朋友那样和我相处吧。然而疲惫和面子使得她又做不彻底,她的这种不彻底让我感到难为情。
  一点念头:知寿渴望得到母亲的爱,但一直苦于不会表达,所以和母亲始终保有心理上的距离。这个年纪或多或少都有点这样的心理吧?
  【摘抄笔记】
  “我想趁现在把空虚都用光,老了就不会再空虚了。”
  “知寿,可不能在年轻时都用光了,要是只留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纪,就怕死了。”
  “会怕死吗?”
  “是啊,怕死呀。什么年龄的人都害怕难过和痛苦的。”
  一点念头:把年轻时每一个日子过得温暖,年纪大了,靠这些温暖过活。不禁想起台湾诗人夏宇的诗《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摘抄笔记】
  可能的话,我还是愿意永远这么年轻,不经受世事磨难,静静地生活下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自认为自己是有受苦的精神准备的。我想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想尽量锻炼自己的肌肤,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任何磨难的人。
  一点念头:有目标,生活才有动力、有意义,任何磨砺都会成为自己宝贵的财富。
  【摘抄笔记】
  从我出生、上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学费、饭费、服装费、旅行费等,花在我身上的钱究竟有多少?这些庞大的花销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想到这儿,心情不由沉重起来。不还上这些钱就不能对妈妈说三道四。比起对于妈妈的感激之情来,更多的还是负疚感。
  一点念头:这些问题,我还没有认真想过,父母之爱难以衡量。
  【摘抄笔记】
  “喂,我走了以后,你会挂我的照片吗?”
  “你又不是猫。”
  “挂上吧。”
  “又没有死,不能挂。”
  “可是,不挂上的话,该把我忘了吧。”
  “回忆不在照片里呀。”
  一点念头:姨奶奶还真是个可爱的老太婆,她虽然深知生命短暂,却生活得乐观积极。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总有一部分考生,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老是停留在45分左右,究其原因在于其作文没有亮点,比如立意平庸、内容平庸、表达平庸等等,这些作文属于典型的大众化作文,所以只有打造亮点,才能突破大众化瓶颈,让作文高人一等。  一、立意平庸  1.思辨类新材料作文立意平庸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材料往往提供或隐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立而又统一的观点,如果考生仅仅就一个观点行文,此立意虽然不偏题或离题,但显得毫无深度,
无言獨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读诗时间: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中“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
天空的云朵打起卷来,转眼间,浓墨般的乌云便阴郁地遮蔽一方。清明时节雨纷纷,倒是平常的事情。窗外的白鸟匆匆掠过,一个人的身影渐渐浮现眼前,关于清明,似乎还有不少回忆值得念想。  爷爷是个一辈子都渴望当战士的农民,我十一岁时就迫切让我感知战士的荣耀——那年的清明节我是在烈士陵园度过的:被雨淋得斑斑的石碑,错杂的野草,孤单的爷孙俩的身影,两把伞……爷爷独立在碑前,喃喃道:“不可忘,壮志烈士不可忘。”雨声
抵制一切残害野生动物植物的行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才能避免更多物种因为人类的贪念而灭绝  世界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Sudan)死了,享年45歲。  对于北方白犀牛这一珍贵野生物种,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当你看完Sudan的经历,你一定会对它们感到深深的惋惜。  白犀牛是全球最珍稀的濒危动物之一。白犀牛分南白犀和北白犀两个亚种,北方白犀牛野生种群的平均寿命为40岁。北方白犀牛曾经广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则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特殊类型的材料作文:所给两则材料的
上榜理由:★★★★  当狄更斯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早已成为作文金句大卖场的重要筹码时,我们却反过来质疑时代的好坏,甚至加上程度副词“最”以示内心的至高追求。不论如何,抛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至少我们已经开始思考当下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种种或盲目高呼未来可期。  有了美好的愿景,自然开始考虑如何实践使之成为现实。我想,生命安全当属“最好的时代”的最基本要求。《心行千里》中的战地记者陈
瞬息万象,跬步致远;一分钟,六十秒,汇聚了中国大力量,彰显了中国新形象  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中国一分钟》。  一分钟,中国会发生什么?  一分钟,33个新生儿诞生;一分钟,20个新的家庭组建;一分钟,26人走上工作岗位;一分钟,35217名旅客出行;一分钟,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6804G;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万元;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
适用主题:被污染的语言;不走极端;拔高……  一个名叫铁头的9岁男孩写诗走红了。他在诗歌里称妈妈为“小贱猫”,他会说自己在路上“捡了一个秋天”, “欲望”“爱情”等词汇在他的作品中频频闪现。  铁头的诗歌,有些已经发表在严肃刊物上,比如《诗歌月报》。他的大部分作品被父母收集起来,编为集子。粗略翻翻这些诗作,可以清晰感受到里面的童真,有些想象让人捧腹。我不是诗歌理论家,不敢从诗艺的角度妄议,但作为一
助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高校学子开始吐槽,为什么有些人穿戴讲究,用着各种电子产品,仍然属于“贫困生”,而有的同学却因为偶尔的一次“奢侈”消费被取消助学资格。贫困生是否该有一个贫困生的样子,成为近日高校学生争论的新焦点。(概述现象,提出近期的焦点问题——“贫困生是否该有一个贫困生的样子”。)  对很多人来说,关于贫困的记忆并不遥远。在物质
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以独特的题材在大片围攻中脱颖而出,成为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大赢家。  在电影中饰演“蛟龙突击队”狙击手顾顺的黄景瑜,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完成了亮相。他自信沉着又桀骜不驯的形象,颠覆了大众对“小鲜肉”的传统认知——原来“小鲜肉”不是只会唱唱跳跳、演偶像片、参加综艺,他们也可以从零开始学狙击、满身尘土伤痕不喊累、经历狂风烈日暴雨低温。  狙击手的第一要义,是耐得住寂寞,躲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