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生命课堂“三重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学科和生命课堂都追求学生德行的发展,都注重生命的对话。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营造真实的情境,把握提问的准确度,引导学生的情感等途径,演绎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以志导行。
  [关键词]生命课堂;情境;思维;导行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自信、自强、坚强”等生命教育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而这些内容通常是知易行难,一味地理论和价值灌输,常常引起学生的厌倦和疲乏,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心田。“生命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入手,通过情境创设、问题的设计、情感的引导奏响生命课堂三重奏,提高生命课堂的实效性。在下文中,笔者以《人生当自强》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第一重:营造情境之“真”度,拨动兴趣之弦
  教学是“还原本真生活”的过程,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生命”引入课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真实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廖智是四川绵竹的一位舞蹈教师,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和十个月大的女儿,丈夫也因为无法忍受失女之痛而离开了她。在苦难中,廖智没有自暴自弃,坚持苦练舞蹈并投身公益,被称为最美舞者。笔者认为廖智事迹感人,她的经历就是励志的活教材,于是將此事例加工处理成“人生回顾”“揭示真相”“再现真相”“破茧成蝶”四段视频。同时以“设置悬念——揭晓真相”的方式递进,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之余体味到现实人生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导入】以廖智的人物照片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适时播放视频一“人生回顾”和视频二“揭示真相”,让学生感受廖智人生的厚重,在真实的案例中缓慢地推进课堂,真实地展示素材。学生从好奇到知晓,从知晓到“规划人生”。在情境折射下,课堂开始有了生命的思考和动态,学生认真聆听,主动表明立场,开始融入廖智的人生课堂中。
  第二重:把握问题之“准”度,舞动思维之韵
  教学是思维碰撞与启发的过程,具有指向性和准确性的提问有助于教学的推进,让“生命”融入课堂。当学生认知上存在盲点和偏颇之时,借力根据学情确定的提问,促使学生从兴趣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师在环节推进中设置了以下三个开放性问题。
  问题一:辩一辩以下三个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李浩然说:我觉得自强没什么了不起,谁遇到了灾难都能自强。自强是穷人、残疾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而且这么小,根本不需要自强。
  李强说:虽然我比较懒,但是上次老师要检查作业,我就克服了困难,熬夜完成了,我也自强过。
  关明说:自强与否纯粹是我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人没什么关系。
  问题二:自强是否仅仅是残疾人的事?
  问题三:为什么失去双腿的廖智多次深入灾区,帮助灾区人民?
  问题一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学生在问题辨析中懂得“自强的含义”和“自强的重要性”。问题二指向学生的错误认知,表明一些学生对于自强的认识不够深入。问题三引导学生从对自身生命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三个提问,学生对于自强有了新的认识,而课堂也充斥着“生命”的智慧。
  第三重:推进导行之“实”度,奏响情感之曲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唤醒学生情绪体验下,通过体验情境,感悟其中的真情实感和人生哲理,促使人的认识发生变化。课堂情感的助推能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在触动中形成自省的内驱力,并成为导之以行的动力。以下教学片断可见一斑。
  师:自强已经内化为廖智的品质,她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什么是自强。
  师:尽管她的肢体是残缺的,但是她用她独特的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完美的舞蹈。
  师:廖智弱小残缺的身体是如此灵动而美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舞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必经挫折,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品质!同学们,你将怎样切实地把这份自强品质和精神也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写下你的独白——“总有一天我会独自前行,前行路上难免磕磕绊绊,我预先所能做的是……”(背景音乐悠扬相伴,学生陷入沉思)
  从学生真诚的书写和热烈的回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不断增强,情境感悟正推动着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情感的堤坝被冲决,心灵的焦躁得以抚平,生命的感悟正在畅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这正是生命课堂的魅力,是生命教育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张雪梅.生命教育掠影[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
  [2]刘振文.思想品德课:因接地气而彰显生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1).
  [3]吴哲文.点化生命润泽人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z2).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与装潢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过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各类院校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实践方式或运行模式都与其他专业有较大的差别,探索一条适合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发展的实践教
[摘 要]教师利用文化遗产开展历史神入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在讲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教师可精心编写文字,合理呈现文字情境;恰当展示图片,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并分析其原因;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追寻历史的本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神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面临一种比较尴尬的状况。不少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德育课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师往往依托教材,机械教条地灌输德育知识,学生常常感觉德育课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积极尝试德育课的教学改革。正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中提出的那样,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
与大部分学校的始业教育流程相似,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班的第一堂课已不再是一堂简单的语文或者数学课,而是为新同学搭建了一个相互认识的展示平台。上台站定、环顾四周、面带微笑、清晰启齿,新生的自我介绍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可长可短,但必须全程注视着班里其他同学,学校希望这样更能张扬新生的自信与气场。“希望学生学会用眼神交流,成为阳光自信的人!”季瑞强校长眼神中满是盼木成林的期待。而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为此,对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该课程体系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社会适应性,对培养合格的金融英语专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金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
2010年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多地高铁的相继投入营运。高铁,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符号,它自出现伊始就已经肩负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泛长三角经济圈作为华东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圈内各城市之间被拉近的,不只是旅途和沿途的风景,更是资源的共享,是人才的互通。  2011年初春,又一轮找工作的热潮席卷了大江南北。在浙江省杭州市城站火车站,许多年轻人用脸上难掩的兴奋遮盖了风尘仆仆的
[摘 要]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既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英语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优化阅读课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全面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42-0
技师学院挂牌、新校区启用、欢庆轻工技工教育学会成立25周年,2012年11月30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里热闹非凡。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谟敦、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傅纬等诸多领导,以及来自浙江省各技工院校、轻工技工教育学会的代表和宁波市各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参加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揭牌暨新校区启用仪式。  风雨坚持历久新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局属技师学院及相关处室人员一行15人,于2011年4月9日至4月29日,赴德进行了为期二十一天的学习考察,笔者带团前往,亲临其境,收获颇丰,德国职业教育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双元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拥有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纵观目前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是突破技工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之所在,德国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尤为值得我们
摘 要:在师生共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老师去解释,但有些老师碍于自己的身份,不愿、不想、不屑去解释。教师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以解释说明,这有助于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重拾学生的信任,真正维护“师道尊严”。  关键词:师生 相处 解释  一、需要正视的问题——“叫我如何相信他(她)”  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听话的孩子”,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就是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