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课改;教师角色;转换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60—01
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理论上以及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是体育课改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是前提
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实现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变成了素质检验课,也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是沿袭 “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是基础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目标既包括课程目标,又包括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从而,使体育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理论学习,充分领悟体育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在思想上要转变,还要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只有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才能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课程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改顺利实施的保障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教学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心目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固然重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自我学习,则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走终身学习之路。
四、把握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在涵义,做好角色转换
1.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将不再是固定位置一讲解,一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体验运动的喜悦。
在新课程下的体育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和学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引领者,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体育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2.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消除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对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
伴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理论学习,充分领悟体育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一是做到思想上的转变;二是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的转变;三是应在充分挖掘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新课程的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无疑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有时做学生的指导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平等学习,共同进步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60—01
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理论上以及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是体育课改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是前提
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实现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变成了素质检验课,也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是沿袭 “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是基础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目标既包括课程目标,又包括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从而,使体育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理论学习,充分领悟体育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在思想上要转变,还要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只有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才能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课程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改顺利实施的保障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教学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心目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固然重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自我学习,则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走终身学习之路。
四、把握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在涵义,做好角色转换
1.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将不再是固定位置一讲解,一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体验运动的喜悦。
在新课程下的体育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和学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引领者,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体育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2.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消除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对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
伴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理论学习,充分领悟体育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一是做到思想上的转变;二是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的转变;三是应在充分挖掘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新课程的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无疑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有时做学生的指导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平等学习,共同进步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