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课堂而精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王丰老师交谈,最多的话题是课堂。每每提到课堂,他总有说不完的感想,讲不完的故事,脸上时时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工作26年来,他一直投身课堂,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努力实践、探索。正是对教学的这份执着与热情,使他一步步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一、潜心研究展风采
  1993年,19岁的王丰从兰州师范学校毕业。这个热情、向上、充满朝气的年轻小伙子,自打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爱上了这一行。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大胆反思实践,渐渐地在学校崭露头角。学校领导发现后全力培养,教方法、压担子,创造机会让他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进行经验介绍、外出观摩学习……就这样,他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很快在城关区“生根”“发芽”了。
  面对成绩,王丰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探索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潜下心来投身教学研究,在习作教学领域和阅读教学领域大胆探索。
  有一段时间,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以读为本”的内涵,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而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理解,使阅读课缺乏深度与广度,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王丰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在充分调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谋、美读、深悟,构建阅读教学金三角”的教学观点。他从教学目标的谋化、文本处理的谋化、教学流程的谋化入手,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进行教学预设;从读前唤起学生阅读兴趣、读时关注思考讲求过程、用心挖掘读出内涵入手,引导学生美读课文;从体味文章的情怀、感受作者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情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情感,与编者、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他说:“细谋、美读、深悟这三个过程,细谋是基点,是美读与深悟推进的基础;美读与深悟是两个同时行进的过程,读中有悟、悟中含读,它们行进的‘金三角’的顶端就是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语言的发展、精神的发展、人生的发展。”
  多年来王丰注重将“细谋、美读、深悟”的教学思想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他逐步提炼出了自己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激情导入、唤起兴趣—捕捉文眼、抓住关键—整体入手、全息阅读—重点美读、深入感悟—巩固升华、拓展延伸。这一模式的形成,丰富了他的教学思想,也使得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此模式在2006年城关区名师课堂教学现场一展示,就受到了省内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听过王丰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他的课设计新颖,引导得法,教得游刃有余,学生悉心阅读,多方感悟,学得轻松自如。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书声琅琅、写写练练、高潮迭起的良好氛围。正是凭着扎实的基本功,王丰继1998年代表城关区参加全省语文阅读教学比赛获二等奖之后,一鼓作气,先后10多次参加各级教学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次,省市奖10次。就这样,王丰将城关区的语文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讲台上进行了展示。
  二、倾心教研写辉煌
  王丰说:“‘教学’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教研’夯实了我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坚持“学—思—行”为一线、“训—教—研”为一体的工作思
  路,这样,教学工作才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也更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为此,他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与反思,围绕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02年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初,“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线教师们倍感困惑
  的难题。王丰发现这一问题后,从读书入手,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福建教育》《人民教育》等十几种报刊的上千篇文章,写了近5万字的读书笔记。有了先进的理论支撑后,他又深入课堂,努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挖掘与运用的研究,及时撰写体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他完成了实验论文《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学生探究空间》,提出了“利用生活资源,促进课前探究;捕捉课堂资源,促进课中探究;创造课程资源、促进课后探究”的鲜明观点,并展示了十余个鲜活案例。这些案例中蕴含着一个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实施策略,有着极强的指导引领作用。为了将这种经验及时推广,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他先后在本校和城关区及卓尼县各学校做了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有力地引领着老师们在课改中前行。同时,论文也入选《甘肃省教育文集》,并获得全国论文比赛大奖。
  更为可贵的是,王丰数十年如一日,养成了勤读书、勤反思、勤练笔、勤研究的好习惯。在学校,他抓紧分秒时间,进课堂、搞教研、做交流;在家里,他利用休息时间,读专著、看名篇、写感受。他常说:“静心读世界,静心写世界,静心看世界,你的人生才会充实,你的人性才会豁达。”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成为城关区教研领域的一颗“新星”。近几年来,他在《小学教学研究》《实践与探索》《甘肃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案例100余篇,还参与编写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他所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省级奖20余次。其中,《多主体参与、让评课引领教师前行》一文获得2005年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并被多家报刊转载。
  在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的同时,王丰始终立足兰州这块肥沃的土地,带领工作室成员做课题研究、搞专题研讨,促进了老师们的成长,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近年来,工作室参与研究的各级课题有16个,其中4个课题通过了鉴定,2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18年甘肃省基础教育成果一、二等奖。另外,依托备课组和教研组,王丰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关注学生需求,提升課堂效率”这一目标,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形成了工作室独特的“话题体验式”习作教研模式、“发挥选文定位功能同课异构”阅读教研模式。老师们在教研中还不断进行实践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教学与管理》《兰州教育》《江西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参加各级论文、案例、教学比赛获奖50余次,真正使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在教研中得到了发展。
  三、痴心课堂永不改   “课堂是我的阵地,我因课堂而发展,没有课堂,生命将失去光彩。”怀着这样的信念,王丰坚定不移地走进课堂,研究教学。从1998年全省大赛的观摩课《再见了,亲人!》到2005年全国观摩课《李时珍》,从2005年甘肃省骨干教师献课比赛中的《找秋天》到2006年城关区名师评选比赛中的展示课《瑞雪图》,从2010年特级教师评选展示课《巨人的花园》到2015年正高级评选展示课《生命
其他文献
电影明星玛莉结束了一天的拍摄活动,回到公寓,想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可是楼上房间里传来“哗哗”的自来水声音,一个多小时还不停止,使她难以入眠。楼上住的是一个同她一样有一头金发的时装模特儿。难道是她正在淋浴,所以自来水一直流个不停?玛莉忍不住了,拿起电话要求公寓管理员去干预一下。  几分钟后,管理员来到玛莉的房间,说门锁着,叫不应,请玛莉和他一起上楼去看看。玛莉跟管理员一起上了楼,管理员使劲用身体把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