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结肠癌伴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浅部脓性分泌物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结肠癌伴梗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2例,收集全部研究对象浅部脓性分泌物标本予以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72份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9株,占比62.64%,革兰氏阳性菌50株,占比2
【机 构】
: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结肠癌伴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浅部脓性分泌物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结肠癌伴梗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2例,收集全部研究对象浅部脓性分泌物标本予以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72份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9株,占比62.64%,革兰氏阳性菌50株,占比28.74%,真菌15株,占比8.62%;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唑啉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性完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阿莫西林、阿奇霉素耐药性高,均超出95%。结论 结肠癌伴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浅部脓性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且不同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在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选用抗生素,以确保抗生素合理应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膈下迷走神经离断术对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后睡眠剥夺小鼠全身炎症以及肺脏、肝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研究膈下迷走神经离断术(subdiaphragmatic vagotomy,SDV)对全身炎症反应后短期睡眠剥夺诱导加重的全身炎症以及肺脏、肝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立即实施连续
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CO2)和水转化,制备氢气(H2)、一氧化碳(CO)、或甲烷(CH4)等清洁能源/大宗化学品(即人工光合作用),被认为是缓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底物分子的稳定性较高(例如,CO2分子中C=O键的解离能约为750 k J mol-1)且光催化反应过程复杂等原因,现有的光
本论文主要研究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问题.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问题主要起源于“六人小组”(F.Buekenhout等)对旗传递线性空间(即2-(v,k,1)设计)的几乎完全分类,从这以后,很多学者继续研究其他参数条件下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直至目前,旗传递2-(v,k,2)设计的分类已完成很大一部分.而在2020年,对于满足参数条件(r,λ)=1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基本完成.本论文进一步研究具有
目的:破骨细胞是机体唯一能够吸收骨质的细胞,其生成过多或者骨吸收能力过度增强,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糖酵解活性显著提高,并且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PFKFB3是一种能够调节细胞糖酵解活性的关键酶。据报道,抑制PFKFB3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细胞的糖酵解活性并阻碍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我们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破骨细胞的分化调控。本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名量词的维度范畴,将名量词置于维度范畴的角度下加以观照。全文共分为八章。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分析汉语名量词所属的维度范畴,将名量词分为点状、线状、面状及立体等各个类别,说明汉语量词的维度属性,并指出名量词所属的维度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可以被看作范畴来讨论,且部分名量词在维度范畴上比较模糊,处于特定维度范畴的外围。此外,针对留学生的汉语量词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一部分:SAI螺钉通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目的:在成人骨盆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经骶骨翼髂骨(SAI)螺钉钉道并测量相关参数,获得SAI螺钉进针点与髂后上棘及骶孔的体表定位关系和置钉角度参数,指导临床经皮微创置钉。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60例,年龄19~81岁,平均52.5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用mimics三维重建并模拟理想的SAI螺钉钉道。测量螺钉的外倾角与尾倾角,
乳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其发病率现居世界之首,病死率较高。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相互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被发现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TILs已被证明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能够帮助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监测疗效反应。然而,对肿瘤内的TILs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存在有创、耗时、无法多次进行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中受
第一部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SC-EVs)的生物学特征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比成人MSCs更加原始、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更强的独特优势。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功能调控的重要载体,MSCs所分泌EVs被认为是MSCs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关键“效应器”。我们分离获取脐带MSC-EVs,对其一般特征及内含分泌型mi RNAs表达规律及功能指向进行研究,并与成人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廉价、易于制备、性能高效且稳定的催化体系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机多孔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孔径可调和多样的合成策略等优势在催化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基于超交联微孔聚合物(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HCPs)和多孔有机笼(porous organic cages,POCs)有机多孔催化体系在材料
光学探针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对细微的分子变化进行检测和成像,因此在分析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光学探针用于荧光成像时其优势在于灵敏度较高,但由于光的组织穿透能力较弱,因此荧光成像对生物体内深部组织成像的能力有限,相比之下,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混合成像方式,其探测的是超声波信号而不是光子,由于生物组织对超声波的散射可忽略不计,故超声信号在组织内的衰减极小,因此探针在进行光声成像时可获得更深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