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科任务角度来看“育人”,《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是较为重要的学科,但该科目往往被忽略。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及各种文献、理论的研究,结合多年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开发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社会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学校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学科”,但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对“德”的要求基本都可以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找到,也就是说,如果从学科任务角度来看“育人”,《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则是较为重要的学科。当然,从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上来讲,该科目往往被忽略,思政教师也常常处在尴尬的位置。
  让思政教师为难的还有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相对浅显易懂,知识点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却很难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振,以获得知行合一的认同,这对思政教师形成一种挑战。如何通过思维的“战争”或者精神的震撼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这是笔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基于这些思考,在从事思政教学的十多年间,笔者努力往以下几个方向迈进。
  一、及时“充电”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小学阶段的其它学科不同,它涵盖丰富,囊括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思政教师必须保有足够广阔的视野和饱满的知识储备才能轻松驾驭课堂。
  例如,笔者会关注时事政治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常讲常新。”笔者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政内容作为教材的深化和延续融入到课堂中,能使课堂时时保持“新鲜”。因此,在上《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这一单元时,笔者结合时政,便将日本拟排核废水入大海件事融入课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保护地球、谴责污染环境的愿望空前高涨,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拓展。笔者还经常将这一类重大新闻时事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运用书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系统整合的能力。很多学生开启了自主分析事物的思维模式,逻辑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除了捕获有用的资讯,还要多阅读积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很多学生掌握的常识并不比教师少,这就意味着,教师如果不学习,很可能会被学生丢在后头,也很难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应该是一个“智者”和“慧者”,用内涵去吸引学生。而具备这样的魅力,前提是必须有超越于常识的高深和广阔的知识储备。如此,教师光芒自然会在课堂中绽放。例如,笔者在课堂中插讲古人捕鸟如何“网开一面”、讲他们捕鱼如何不用密网、樵夫如何兼为森林医生。学生们都很讶异,六千年前的祖先就已经懂保护生态了。在这种历史文化传承的感召下,学生们纷纷认同环保观念。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不学习而照本宣科的教师,不能怪学生不听话,而是这位教师根本就是在浪费学生时间。
  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激励机制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精神性比较强的课程,要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仅仅靠教材的“说教”是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所以这些年来,笔者一直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中以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的实践性取决于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社会建构性,知识不是在个人头脑之中,而是分散在社会中的,所谓‘学习’就是‘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过程’。”“开放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创造“悟”的体验环境引发学生情感觉醒,与当下流行的“价值体悟”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由于空间广阔而更胜之。例如,笔者在两个任教过的学校分别组建了学雷锋爱心小组,笔者班的学生成了爱心小组的主力队员。爱心小组一直开展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定期为社区做好事、帮扶孤寡老人、社会调查、到烈士陵园扫墓等。这些活动成了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特别是部分原来在家庭得不到归属感的学生,慢慢恢复了心灵的温度。如,笔者班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因为缺乏耐心,导致学生心理上,行为上出现平面的例题。同班学生每天担惊受怕,教师们也束手无策。后来,笔者让他加入爱心小组,并经常利用实践活动的接触机会开导他,课堂上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及时表扬,终于他能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快乐了,学习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实践活动同时也让很多学生走出了”象牙塔“,懂得了社会责任和与人沟通。
  另一方面,小学思政课程《品德与社会》改为《道德与法治》之后,更重视“法治”了,法治教育成了一個重要的课题。仅仅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让法治观念深入到学生内心。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课程之外,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遵纪 我守法 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月,邀请律师到学校为学生开设法治讲座。在活动月中,我们开展了签名活动和法治征文、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并以获奖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加分。为了参加比赛,学生们都积极主动搜寻法治知识进行学习,激励的作用很快显现出来。笔者还鼓励和指导课程学得好的学生申请评选市、区“三好学生”“美德少年”“文明小标兵”,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这种激励形式同时还有效地引导家长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
  三、结语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广义课程定义为:“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它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基于这个方向,我们应该解放课堂,探求更多有利于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的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综合性课程,真正发挥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6.
  [2]钟启泉.课堂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6.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7.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歷史是时间与空间的集合,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对历史事件的时空把握,即时空观念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来讲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位置。这样做,不仅让历史变成了零碎的时间节点和地理名称的堆砌,而且无法使学生体味历史学科内在因果逻辑关系的魅力。那么,新课堂如何培养时空观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绘制年代尺,“从点到线”梳理历史线索  年代尺的制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英语核心素养的深入实施,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素养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根据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英语教材,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提出培养小学英语文化品格素养的策略,以便学生在拓展英语文化视野、增进国际理解的同时,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有较强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素养
【摘要】赋能时代,品质课堂。智能时代的挑战,引领课改强音呼吁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育人理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知。项目学习为英语教学巧妙地架起探究的桥梁,为“品质课堂”架起高效的支架。项目学习是基于任务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是整合的学习,同时也是延伸和拓展的学习。它以小学高年级英语“品质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从多角度、多维度探究该教学模式对“品质课堂”的构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高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高质量的小学英语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表现以及口头表达,及时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掌握程度,并且做出强化或进一步的引导。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互动交流的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
【摘要】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最后总复习阶段,在复习阶段中主要是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了题海战术作为复习模式,学生在复习中感觉枯燥,很难提升复习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有效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在最后却能够考出优秀的成绩,有的学生日常学习表现非常好,但是在最后得到的成绩却是差强人意,这样的结
【摘要】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很多中小学也把羽毛球引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在羽毛球技术的初学阶段,利用多球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日常教学的实验对比,发现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学阶段,多球练习比单球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熟练,对提高击球的质量也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羽毛球;多球训练;教学效果  一、研究目的  多球训练法是我国乒乓球、网球、排球等运动项的日常训练中普遍采用的方
【摘要】翻转课堂是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利用微课视频来实施教学,给予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以更大决定权。在这个翻转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内专注更多的探究性内容,参与课堂研学的时间更多、更灵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高中音乐特长生为对象,以视唱微课教学为切入点,从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教学现状分析,微课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如何在视唱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新时代下对于每个中国人所提出来的最基本的要求,不仅是中国人对于自身、家园、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对于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规范下,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引领下,更是要求每一个人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国家。落实到实际,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关键词】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概念数量多而复杂,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后,对生物学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不易形成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本文在理解概念图与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核心素养下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与思考:利用概念图,以生物学重要概念为核心,以单元章节为单位,整合复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概念图为手段,让学生自主构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达到“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境界。  所谓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