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的学习中,识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技能,它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钥匙。由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各年级的乐理知识缺乏连贯性,学生对乐理知识存在遗忘或看不懂的情况。因此,在每次音乐教学中,及时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看懂乐谱,非常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信地识谱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能为小学的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识谱;教学策略
黄够珍,1990年毕业于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音乐专业。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在全校音乐课堂开展“人手一件乐器”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开展“生本动感智慧课堂”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充满动感的课堂中提高音乐素养。曾荣获新会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新会区舞蹈大赛独舞一等奖,新会区优秀教师特等奖,以及江门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是学生最不愿意尝试的一项教学活动,表现在没兴趣唱谱、不敢唱谱、不想唱谱、胡乱唱谱。向学生了解情况后发现,原因很多:不懂个别音的名字,音高不好把握,个别音乐符号不懂,有些节奏不会拍,唱起来难听等等。因此,小学生对识谱练习缺乏兴趣,没信心识谱。但是在音乐的学习中,识谱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技能,它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钥匙。只有懂得识谱,才能让学生看懂音乐符号,更有兴趣走进音乐,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努力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克服困难,自信地参与到音乐的识谱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一、查漏补缺,掌握乐理知识
由于在音乐教学中各年级的乐理知识缺乏连贯性,加上课时不少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点等原因,学生对乐理知识存在遗忘或看不懂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在每次音乐教学中,及时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看懂乐理,非常重要。
(一)复习查漏,巩固乐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正确的了解,每节课笔者都会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温故而知新”,如:四二拍子表示的意思,反复记号的作用,强弱记号的标记,渐强渐弱记号的使用方法等等。让学生掌握并熟悉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通过每节课边教边学的方式渗透乐理知识,让学生不断掌握更多的乐理,为今后自信地进行识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唱歌曲,掌握乐理知识
在学习唱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看谱,了解歌谱的内容,把歌谱里不懂的乐理知识找出来,让学生不断学习新的乐理知识,如在歌曲《理发师》最后Do音中出现了两个相同的Do音上面画有一条连线的情况,学生非常好奇,这条线音乐知识是怎样表述呢?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没有这条连线和有这条连线有什么区别呢?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把连线和延音线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进行对比,两个不同的音上面一条线,称为圆滑线,让两个音更加连贯;相同的音上面的连线称为延音线,把音进行延长。通过对比,学生既复习了圆滑线,又学习了延音线,让学生更加清楚这两条线的作用。在不断地学习看谱中,学生懂得的乐理知识越来越多,对培养学生自信地识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欣赏音乐,了解乐理知识
在欣赏音乐中,会出现很多乐理知识,因此笔者会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在作品中的作用,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乐理知识,懂得音乐符号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如:欣赏《狮王进行曲》作品中,多次出现强、渐强、渐弱、弱等力度记号,单纯通过讲解学生不容易感受力度记号的变化,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在聆听中对比,很快感受力度记号的变化,理解了力度记号给作品带来生动表现力的作用,对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更加有兴趣。
二、牢记音阶,脱口而出
唱准音阶的唱名和音高是提高识谱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它能让学生非常熟悉唱名并且正确把握音高,从而获得熟练的识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对培养学生自信地识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手势学音阶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阶的高低,把难以捉摸的音高用直观的手势表现出来,笔者利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熟悉音阶的音高,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直观地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通过手势的表现方法,学生很容易感受音的高低。
(二)通过器乐辨音阶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准确唱好音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通过器乐正确的引导,经常听,经常唱,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才能正确地唱好音阶,因此,笔者利用人手一件课堂乐器——口风琴,让学生在键盘上熟悉音阶,采用“搭梯子”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音高,通过单音、音程、上行、下行、短乐句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辨以感受和体验音阶的音高,让音高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印象,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分辨出音程,能跟着琴哼唱小乐句,让学生感觉到飘忽不定的音高,并不断地在乐器的辅助下,通过练习得到巩固。
三、拍打节奏,准确流畅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有节奏地说、有节奏地拍手、有节奏地行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节奏,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和运动相结合,做到准确流畅,以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
四、循序渐进,自信识谱
学生在掌握大量的樂理知识、牢记音阶、熟悉节奏的基础上,对识谱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就需要老师循序渐进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增强独立识谱的自信心。
(一)通过熟练的旋律识谱
提高学生识谱能力要做到循序渐进,而熟练的旋律能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大量熟悉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尝试识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生不再感觉识谱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了旋律的音高,再加上熟悉的唱名和节奏,通过自己的探究,学生基本能把音乐作品的歌谱唱出来。对于部分比较难于掌握的地方,老师适当进行点拨,让学生加强训练,最终达到愿意参与识谱的效果,学生也能尝到识谱的乐趣,更有信心进行识谱的探究。如《龙的传人》是一首学生特别喜爱和熟悉的音乐作品,学生了解作品的旋律,非常乐意尝试识谱的练习,很快就能进行识谱,对于个别容易唱错的节奏,老师进行指导,很快就把歌谱完整地演唱出来,学生像完成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显得特别高兴,更加积极参与到识谱的练习中去。
(二)通过老师的范唱识谱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范唱在识谱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能够让学生初步建立旋律感,因此在识谱练习中,笔者善于运用教师范唱、钢琴演奏范唱、多媒体播放范唱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作品旋律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识谱的学习中。
(三)自己独立自信识谱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自信独立地识谱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像交给学生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在学生积极参与识谱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识谱,从短小的乐句开始,到短小的乐段,再到短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究,最终能达到乐意并自信参与识谱的练习的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识谱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不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识谱;教学策略
黄够珍,1990年毕业于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音乐专业。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在全校音乐课堂开展“人手一件乐器”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开展“生本动感智慧课堂”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充满动感的课堂中提高音乐素养。曾荣获新会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新会区舞蹈大赛独舞一等奖,新会区优秀教师特等奖,以及江门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是学生最不愿意尝试的一项教学活动,表现在没兴趣唱谱、不敢唱谱、不想唱谱、胡乱唱谱。向学生了解情况后发现,原因很多:不懂个别音的名字,音高不好把握,个别音乐符号不懂,有些节奏不会拍,唱起来难听等等。因此,小学生对识谱练习缺乏兴趣,没信心识谱。但是在音乐的学习中,识谱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技能,它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钥匙。只有懂得识谱,才能让学生看懂音乐符号,更有兴趣走进音乐,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努力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克服困难,自信地参与到音乐的识谱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一、查漏补缺,掌握乐理知识
由于在音乐教学中各年级的乐理知识缺乏连贯性,加上课时不少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点等原因,学生对乐理知识存在遗忘或看不懂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在每次音乐教学中,及时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看懂乐理,非常重要。
(一)复习查漏,巩固乐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正确的了解,每节课笔者都会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温故而知新”,如:四二拍子表示的意思,反复记号的作用,强弱记号的标记,渐强渐弱记号的使用方法等等。让学生掌握并熟悉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通过每节课边教边学的方式渗透乐理知识,让学生不断掌握更多的乐理,为今后自信地进行识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唱歌曲,掌握乐理知识
在学习唱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看谱,了解歌谱的内容,把歌谱里不懂的乐理知识找出来,让学生不断学习新的乐理知识,如在歌曲《理发师》最后Do音中出现了两个相同的Do音上面画有一条连线的情况,学生非常好奇,这条线音乐知识是怎样表述呢?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没有这条连线和有这条连线有什么区别呢?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把连线和延音线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进行对比,两个不同的音上面一条线,称为圆滑线,让两个音更加连贯;相同的音上面的连线称为延音线,把音进行延长。通过对比,学生既复习了圆滑线,又学习了延音线,让学生更加清楚这两条线的作用。在不断地学习看谱中,学生懂得的乐理知识越来越多,对培养学生自信地识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欣赏音乐,了解乐理知识
在欣赏音乐中,会出现很多乐理知识,因此笔者会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在作品中的作用,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乐理知识,懂得音乐符号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如:欣赏《狮王进行曲》作品中,多次出现强、渐强、渐弱、弱等力度记号,单纯通过讲解学生不容易感受力度记号的变化,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在聆听中对比,很快感受力度记号的变化,理解了力度记号给作品带来生动表现力的作用,对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更加有兴趣。
二、牢记音阶,脱口而出
唱准音阶的唱名和音高是提高识谱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它能让学生非常熟悉唱名并且正确把握音高,从而获得熟练的识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对培养学生自信地识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手势学音阶
为了让学生感受音阶的高低,把难以捉摸的音高用直观的手势表现出来,笔者利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熟悉音阶的音高,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直观地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通过手势的表现方法,学生很容易感受音的高低。
(二)通过器乐辨音阶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准确唱好音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通过器乐正确的引导,经常听,经常唱,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才能正确地唱好音阶,因此,笔者利用人手一件课堂乐器——口风琴,让学生在键盘上熟悉音阶,采用“搭梯子”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音高,通过单音、音程、上行、下行、短乐句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辨以感受和体验音阶的音高,让音高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印象,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分辨出音程,能跟着琴哼唱小乐句,让学生感觉到飘忽不定的音高,并不断地在乐器的辅助下,通过练习得到巩固。
三、拍打节奏,准确流畅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有节奏地说、有节奏地拍手、有节奏地行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节奏,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和运动相结合,做到准确流畅,以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
四、循序渐进,自信识谱
学生在掌握大量的樂理知识、牢记音阶、熟悉节奏的基础上,对识谱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就需要老师循序渐进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增强独立识谱的自信心。
(一)通过熟练的旋律识谱
提高学生识谱能力要做到循序渐进,而熟练的旋律能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大量熟悉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尝试识谱。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生不再感觉识谱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了旋律的音高,再加上熟悉的唱名和节奏,通过自己的探究,学生基本能把音乐作品的歌谱唱出来。对于部分比较难于掌握的地方,老师适当进行点拨,让学生加强训练,最终达到愿意参与识谱的效果,学生也能尝到识谱的乐趣,更有信心进行识谱的探究。如《龙的传人》是一首学生特别喜爱和熟悉的音乐作品,学生了解作品的旋律,非常乐意尝试识谱的练习,很快就能进行识谱,对于个别容易唱错的节奏,老师进行指导,很快就把歌谱完整地演唱出来,学生像完成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显得特别高兴,更加积极参与到识谱的练习中去。
(二)通过老师的范唱识谱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范唱在识谱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能够让学生初步建立旋律感,因此在识谱练习中,笔者善于运用教师范唱、钢琴演奏范唱、多媒体播放范唱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作品旋律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识谱的学习中。
(三)自己独立自信识谱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自信独立地识谱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像交给学生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在学生积极参与识谱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识谱,从短小的乐句开始,到短小的乐段,再到短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究,最终能达到乐意并自信参与识谱的练习的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识谱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不断感受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