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是优秀新闻节目的基石。文章通过剖析了现代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八大素养,阐明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新闻编辑 素养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6―01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 “守门人”,编辑的职责决定了其责任的重大。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广播编辑以及电视专题、文艺编辑相比,有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因而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就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来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至少应具备八大素养——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
(一)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区分电视新闻编辑与文艺、电视剧等其他类型编辑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电视新闻除了大众传媒都有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上就是党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然而由于政治素养欠缺,一些错误和不妥在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岗人员不注重政治学习,有重专业技术技巧,轻政治修养的倾向。如果政治素养欠缺,工作就像“盲人摸象”,看问题片面,或顶多做一些文辞修饰方面的改动,而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真正价值,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有甚者,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漏掉最重要的新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闻素养是工作基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光有对“什么是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的来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对世界真、善、美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相对报纸、广播而言,电视新闻对“时效”的要求更高。所以,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求实、求准、求新、求快、求变应当是必备的意识、素质和工作作风,而刻板、保守、因循守旧、反应迟缓则是大忌。抓社会主流、抓最新动向应当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长期训练的素质之一。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 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三)编辑素养是看家本领。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的总体素质最终要通过编辑素养显现出来。编辑的思维运行方式应当是“求同存异”,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 、整理,去粗取精,加工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最后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
(四)采访素养是基本要求。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从而创作性的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认真修订“菜单”(节目单),甚至创造性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是在拥有一线采访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节目编排的创造性、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在编辑时将工作有机结合,创造出精品。
(五)电视素养是特殊要求。相对于报纸、广播编辑而言,电视新闻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画面的剪辑——静接静、动接动、起幅落幅等以及同期声的运用。画面剪辑应同时遵循事件发展、人物关系 内在逻辑原则和与解说词声画对位原则,不能单纯追求声画对位而违背内在逻辑原则。否则,就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逻辑混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支离破碎,不连贯顺畅。取舍同期 声时应遵循必要、清楚、生动、自然的原则,让同期声与解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还应当掌握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
(六)知识素养是马步功底。新闻是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报道出去将贻害无穷。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电视新闻编辑,呼唤能给广大观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电视新闻编辑。
(七)大众传媒素养能开阔视野。一方面,电视界应不断地向其他传 媒学习,汲取营养,以丰富和完善电视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借鉴最多的恐怕要数报纸,特别是一些新闻主持人的口播报道主要采用各大报刊和知名通讯社的消息。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应及时发现这些其他媒体上的好新闻,加以重新组合、编辑、报道,以扩大自身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具备大众传媒 素养有助于研究受众心理,不断探索、取得最佳编播效果。电视新闻编辑每编辑一条新闻都 应该尽力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深度。
(八)美学素养为工作锦上添花。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当是文字、解说、音像、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如电视新闻的标题最好用黑体字(较醒目),字幕的颜色、大小、位置等也要从美学角度来选择。一些经济报道需要用特技,使枯燥的数字解说配以图表、动画等,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明了,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经过编辑与记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信息的优势互补,最佳组合,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编排时要通过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即从整体效益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换言之,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新闻编辑 素养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6―01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 “守门人”,编辑的职责决定了其责任的重大。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广播编辑以及电视专题、文艺编辑相比,有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因而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就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来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至少应具备八大素养——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
(一)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区分电视新闻编辑与文艺、电视剧等其他类型编辑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电视新闻除了大众传媒都有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上就是党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然而由于政治素养欠缺,一些错误和不妥在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岗人员不注重政治学习,有重专业技术技巧,轻政治修养的倾向。如果政治素养欠缺,工作就像“盲人摸象”,看问题片面,或顶多做一些文辞修饰方面的改动,而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真正价值,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有甚者,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漏掉最重要的新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闻素养是工作基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光有对“什么是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的来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对世界真、善、美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相对报纸、广播而言,电视新闻对“时效”的要求更高。所以,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求实、求准、求新、求快、求变应当是必备的意识、素质和工作作风,而刻板、保守、因循守旧、反应迟缓则是大忌。抓社会主流、抓最新动向应当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长期训练的素质之一。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 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三)编辑素养是看家本领。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的总体素质最终要通过编辑素养显现出来。编辑的思维运行方式应当是“求同存异”,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 、整理,去粗取精,加工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最后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
(四)采访素养是基本要求。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从而创作性的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认真修订“菜单”(节目单),甚至创造性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是在拥有一线采访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节目编排的创造性、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在编辑时将工作有机结合,创造出精品。
(五)电视素养是特殊要求。相对于报纸、广播编辑而言,电视新闻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画面的剪辑——静接静、动接动、起幅落幅等以及同期声的运用。画面剪辑应同时遵循事件发展、人物关系 内在逻辑原则和与解说词声画对位原则,不能单纯追求声画对位而违背内在逻辑原则。否则,就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逻辑混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支离破碎,不连贯顺畅。取舍同期 声时应遵循必要、清楚、生动、自然的原则,让同期声与解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还应当掌握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
(六)知识素养是马步功底。新闻是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报道出去将贻害无穷。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电视新闻编辑,呼唤能给广大观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电视新闻编辑。
(七)大众传媒素养能开阔视野。一方面,电视界应不断地向其他传 媒学习,汲取营养,以丰富和完善电视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借鉴最多的恐怕要数报纸,特别是一些新闻主持人的口播报道主要采用各大报刊和知名通讯社的消息。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应及时发现这些其他媒体上的好新闻,加以重新组合、编辑、报道,以扩大自身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具备大众传媒 素养有助于研究受众心理,不断探索、取得最佳编播效果。电视新闻编辑每编辑一条新闻都 应该尽力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深度。
(八)美学素养为工作锦上添花。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当是文字、解说、音像、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如电视新闻的标题最好用黑体字(较醒目),字幕的颜色、大小、位置等也要从美学角度来选择。一些经济报道需要用特技,使枯燥的数字解说配以图表、动画等,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明了,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经过编辑与记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信息的优势互补,最佳组合,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编排时要通过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即从整体效益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换言之,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