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语感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听说读写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能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微,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呢?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一个来自遗传的、为人类所独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接触具体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直觉的语言知识、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句子,创造和生成句子,逐步地,语感也就形成,语感也就是直觉的语言知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多读”。
  这个“读”,包括朗读、吟诵、默读、背诵等多种读的形式。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它的解释是“并不是任何的事物属性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为了要产生感觉,事物屬性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能引起感觉的事物属性的起码量,叫做“感觉的绝对阈限”。那么,为了形成语言感觉,就必须达到它的绝对感觉阈限,即一定的量。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从一段段、一篇篇文章,特别是课本中所提供的“范例”的朗读、默读中完成一个个量的积累,使大量的字、词、句、篇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储藏,形成一次次的飞跃,使规范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印在心里,溶入血液,变成学习者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一种直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之一,是强调“读”的功能,特别是朗读,故我们的先人把进入学校学习称之为“读书”。朗读能使学生的所有语言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脑等都动员起来,创造一个语境,使其能充分地感受和领悟范文的语言材料。古人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便是对这一理论的形象的说法。
  “多”,首先是指数量多,这不仅指的是课本中的范例要读、诵多遍,还指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即在课本范例的基础上,要加强课外阅读,通过增加感知语言的机会,扩大视野,增加积累,积淀语感经验,逐渐实现质的突破。其次,它还指形式多,如朗读、吟读、默读、背诵等多种读书方式可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读,可以有领读、个别学生读、全班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兴趣,活跃学习气氛。
  对于读书的方法,教师应加以适当的指导。要培养学生默读时圈圈点点、进行评注的习惯;指导他们朗读时,把对课文意境、意义的理解,通过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的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吟诵时,心、口、耳并用,体味语言美、意境美;背诵时,指导学生理解后再记忆,积累语言资料;对课外阅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是有指导、有推荐、有检查,可以通过扩展阅读、摘录、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展视野,增加积累。
  在阅读的技巧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强调文章阅读中的主体感受。阅读是指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过程。构成语感的心理因素包括感知觉、记忆表象、直觉思维、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等,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由于学生的心理差异,每个人读同一篇文章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不同产生不同层次的主体感受。例如在情感体验方面,只有培养学生进入主角色,进行“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真切的语感。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明月光”浸透了他的情绪,引起了他缅怀故乡的悠远感伤的情感。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既写景,又写情,字里行间充盈着客旅的艰辛和忧郁的心情。情感是语感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教师在教上述诗句时,如能促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形成自身的情感体验,那么语感的培养便水到渠成了。
  第二,通过词句辨析加强语感训练。语感训练一般不着重篇章,更多的是咬文嚼字。阅读教学中分析词语,如能用意义相同、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就能深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奥秘,词语的义蕴与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三个同义动词:“嘱咐”、“嘱”、“嘱托”,看来很平常,但用意却很深刻,让学生去体味。一个“嘱”字简明地说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尽管父亲已当面“嘱我”了,但还嫌不够,又“嘱托”陪送的茶房要好好地照应“我”。“嘱托”是托人办事。这显然比“嘱咐”又多了一层意思,即“托”。通过上述辨析,引导学生细加体会,使体悟到的父亲的爱子之情再加深一步。
  在读的过程中应重点训练两个方面:1、重视朗读的训练。进行朗读训练时,除采取多种形式以外,更主要的是讲究朗读方法,而最佳的朗读方法当首推叶圣陶先生倡导的“美读”。即读时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也就是在读时要披文入境,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景色的同时,反复朗读全文,抓住关键字眼,从而真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2、注重让学生背诵课文。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将“死记硬背”批得体无完肤,因而在教学中“背”的要求就不多见了。而我认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增强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得提倡适当的背诵。
  倡导“多读”,让学生充分地感悟、体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最终是为了运用,即知识的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较强语文能力之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中国黄金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测算了黄金产业的整体效率,结果表明黄金产业整体效率偏低,尤其是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不高,但企业规模效率在逐年提高。结合模型,本文分析了中国黄金产业绩效偏低的原因。最后为提高中国黄金产业市场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黄金产业绩效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黄金产业迅速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
摘 要:我们应探究新的教法,突破教材框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尊重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想象力,提供创作空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观察力 想象力 生机和活力 教材框架 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它既是学习的动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只有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性和坚定性,因而教学中一旦引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的火花也就会迸发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为“乐”学。从而有力地
摘 要:战争类古典诗歌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大方面,征夫思妇不仅遭受肉体的痛苦,更承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尽管如此,它们依然满怀不灭的豪情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它们的内心世界是在承受个人伤痛与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的双向撕裂中达到统一与平衡。  关键词:战争类古典诗歌 精神创伤 家园破败 悲壮崇高 和平    古代有一句俗语:“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综观中国古典诗歌史,在众多永恒的题材中,战争当属其一。
“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严管出质量”也是不少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严格管理、严厉要求、严肃处理是班级管理中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古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本文从心理契约的概念、维度、测量等方面进行综述.在对国内外心理契约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
在藏族聚居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发展藏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汉语教学中,汉语作文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所处地理环境,语言的差异,藏族学生的汉语文作文教学难,特别是牧区藏族学生的汉语文作文教学尤其难。为了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提高汉语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创造用汉语交流的环境    藏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学生要写汉语文作文
9月8日~10日,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这一广告界的“奥运会”。本次广告大会有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可是许多小学生觉得写作文太难,常常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冥思苦想之后,仍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小学生语言贫乏,不会运用语言文字,其次是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不会积累生活,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现将我进行语文教学20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写下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以读导写,强化训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