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国度”的贵族往事(下)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世纪时,在“模范议会”的基础上,英国两院制度渐趋成型。上院主要由贵族、教士及上层统治阶级代表组成,下院主要由市民、骑士等中下统治阶层组成。通常情况下,当下院平民代表讨论政府税案时,首先要集体起誓,对外严守会议秘密,以防国王与贵族的刁难和干扰。继而,下院推选才思敏捷的骑士代表作为下院总发言人,觐见国王和上院代表,禀报下院讨论情况及要求。上院也同时推选出一位与王室关系密切之人担任大法官,并将上院最终意见禀告国王裁决。两院制度的建立,基本确立了英国的政治生态。
  近代新贵族的发展
  17世纪,英国迈入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一批新贵族脱颖而出。1688年,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领导下,英国爆发了一场旨在推翻詹姆士二世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革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至此,英国的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步转向到了议会,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君主立宪政体由此确立。
  “光荣革命”以后,旧贵族日渐衰落,依附大地产制的新贵族渐趋壮大。17世纪末,以贵族为核心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地主占有全国近20%的土地,由此形成了“无贵族不富,无贵族不是大地主”的社会现实。新贵族们摆脱了旧式封建土地的经营方式,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表了英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扩展,使得传统的租佃关系和自耕农逐渐消亡,贵族们利用土地资源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逐渐积累起雄厚的财富。英国改变了既往以血缘传承为基础的贵族制度,确立了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的新贵族制度。18世纪初,英国形成惯例,凡是土地及财产不足者不能进入上院或被敕封为贵族,甚至规定子爵每年要有4000镑的固定收入,男爵每年收入不低于3000镑。
  工业革命以后,贵族们的投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矿行业,以及铁路、远洋贸易等新兴业态。工商业的投资利润远高于农业投资利润,贵族地主大多转型为大资本家。18世纪50年代,依托运河煤炭运输的曼切斯特地区十分繁荣,以萨内特伯爵、菲茨威廉伯爵等为代表的贵族股东们,成为运河运输业的主要投资方。19世纪20年代,铁路时代来临,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线的投资中,40%由贵族和士绅提供,仅斯坦福公爵就拥有20%的股金。
  经济实力的发展带来了政治权力的提升。“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宪政格局。若论地位尊贵,首推国王;若论人数之多,首推下院;但是若论权势,首推由贵族所组成的上院。贵族们操纵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领导权,建立了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党派政治,逐渐形成了颇具英国特色的贵族寡头体制。他们不仅操控议会的立法权,而且还将权力延展至行政、司法、军事和地方管理等诸多方面。一些重要的政府和军队要职,均被贵族们牢牢把持。以1721~1832年间的22位英国首相为例,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是贵族之孙,仅公爵就多达5人。这些贵族首相大多家室久远,与王室保持着密切关系,并利用手中的权力,借用国王名义恩赐官职,收买下院议员。
  贵族们很注重对下一代子女的培养,派送其子女前往剑桥和牛津,以及公学深造,甚至不惜血本让他们前往欧洲大陆游学,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素养。近代英国贵族的家族观念十分强烈,他们利用贵族等级制、长子继承制和惯例法规,精心维护着自身尊严。门当户对的婚姻,则成为维护贵族尊严的重要方式。
  贵族的衰弱及其当代演变
  19世纪40年代后,英国工人掀起了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希望通过政治改革来提升经济和社会地位。工人们举行游行请愿,并刊布了《人民宪章》纲领。在工人运动的冲击下,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议会改革冲击了贵族阶级的特权政治,允许资产阶级参政、议政,而且还将选举权扩大至广大农户、工人等平民阶层。19世纪50~70年代,英国政府大力推行文官制度,废除了贵族在行政部门的垄断特权,规定政府官吏必须经过竞争考试,择优任命。英国贵族特权的失落,还与王权衰弱休戚相关。国王是贵族体制的象征,各级贵族是君主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随着议会改革的深入,首相实际上已取代国王掌握了敕封贵族的权力,改变了贵族赖以存在的政治根基。
  20世纪,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贵族们的子嗣或是战死沙场,或是昔日豪宅弹痕累累,严格的战时配给制度使得贵族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物资极为匮乏,不少人不得不变卖家产煎熬度日。战后,英国社会结构与政治体系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世袭贵族特权被褫夺,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大地产制也被彻底撼动。尤其是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英国国力的衰退,使得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贵族的社会地位也骤然下降。
  1949年,英国再次进行议会改革,规定今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随意修改。至此,上院失去了财政议案权,成为徒有虚名的橡皮图章。1958年,在保守党的力推下,英国通过了“终身贵族法案”,废黜了贵族长子继承制,规定以后不再增添世袭贵族的人数,任其自然消亡。同时,允许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拔擢具有杰出贡献的人可世袭成为终身贵族。贵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丧失殆尽,贵族也逐步演变成一种荣誉或身份的象征。
  进入21世纪,贵族已成为女王奖掖名人、表彰社会杰出人物的一种头衔,其表彰仪式大多安排在庆祝新年或是女王生日典礼上举行。诸如,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香港商业巨子李嘉诚、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社会知名人物,都因某一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女王授予為“大英帝国勋爵”等头衔。毋庸讳言,尽管贵族已无实际法律地位或权力,但对于英国的普通人而言,能够获得女王敕封的“爵位”仍是一件无尚荣耀的事情,也是步入上流社会的重要标志。(完)
  [责任编辑]王凯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津巴布韦政治局势急剧变化,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先是11月6日,总统穆加贝解除了副总统姆南加古瓦的职务,这被外界普遍视为穆加贝在为其妻子继承权力扫清障碍。随后,在11月15日,津巴布韦军队宣布软禁穆加贝。紧接着,在11月19日,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一爱国阵线”宣布解除穆加贝党内主席职务。在军队和党内政治派别的压力下,穆加贝于11月21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现年93岁高龄
期刊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科技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物理网络课程教学中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力求通过现代技术教育让物理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物理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如今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
最近经常头晕、脸色苍白是怎么回事儿?维他狗也有过类似经历,你很可能是贫血了。  贫血,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去医院体检的时候,判断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如果体内血红蛋白合成数量减少,无法运输足够的氧气到大脑,便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容易引起头晕、气色不好等症状。  为何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减少  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是缺铁。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核心元素。  那么,铁为什么是核心元素。我们一起开个脑
期刊
摘要:微课又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模式。文章介绍了什么是微课。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分层教学非常合适。文章阐述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课前预习,激发兴趣;知识点教学,省时省力;新知识拓展,方便快捷;重点题型讲解,加深印象。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具体应用  微课在百科中的定义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讲解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及时反馈学情,适时而动,方能完成预定教學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必修释疑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P15中涉及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学生对前半句比较容易理解(需求法则以及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
摘要:科技的进步,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的授课当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本文针对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应用信息化起到的积极作用、具体的应用策略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中职教学;语文;重要作用  时代的不断发展转变,在现代化的教学当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成为了授课当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多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多媒体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认可教育手段的变化,开发有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能够推进高中学生物理探究欲望的提高,更能促进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无形中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模式。本文针对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先进模拟计算软件MaterialsStudio、网络课程、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固体物理;现代信息技术;模拟计算软件;微课  一、固体物理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