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出汗”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踢完一场球,来到大树下乘个凉,那可是件美事。不过,你知道吗?我们之所以能在大树下享受凉爽,是因为大树能出汗降温!
  每时每刻都在出汗
   人体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一旦温度上升,大脑就会发出赶紧出汗的指令,这时所有汗腺就开始工作,汗水就从毛孔里冒出来了。而大树出汗,通常是从叶片的气孔里冒出来的,不过,大树们出汗可不是为了降低体温,而是为了运输养料。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根会吸收养料和水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植物是怎么把这些物资运输到十几米甚至上百米的树梢的?实际上,就是靠枝干顶端的那些叶片来完成运输的。叶子通过不停地向空气中释放水汽,迫使树干维管束的水分前来补充,这样节节传递,就像是把树根吸收的水分给抽了上来。
   那么植物究竟一天要出多少汗呢?盛夏时节,每公顷加拿大白杨林每天都要从土壤中取出50吨水贡献到空气中去。对白杨树这样的阔叶树来说,从根部吸进的水分有99.8%都要蒸发掉,只有0.2%用于光合作用,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要形成1千克的干物质,大约要从土壤中抽取300~400千克的水释放到空气中。相对来说,针叶树就节俭得多,每公顷每个月才蒸腾50吨左右的水。
   可以肯定的是,大树“出汗”会带走很多热量,所以我们才能享受到凉爽的树荫。“出汗”多的杨树林比松树林更凉爽,就是这个原因。
   满头大汗的滴水观音
   蒸腾这种“出汗”现象虽然经常进行,但是排放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却是无色无形的。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些植物真能“汗流浃背”呢。这些植物里面,最典型的要数滴水观音(天南星科海芋)。这种天南星科的植物在潮湿的早晨,就能看到有水珠从它们的叶片上渗出,滴水观音也因此得名。科学家们给这种“出汗”过程起了个名字,叫“吐水现象”。除了滴水观音,番茄、小麦、燕麦等植物也都存在吐水现象。
   和人类的汗液一样,这些植物出的“汗”主要成分也是水。除了水,这些“汗水”中可能还溶解着一些其他成分。比如在针对小麦等作物幼苗的实验中就发现,这些水滴中含有糖(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和矿物质。当然,这些成分的含量甚微,葡萄糖和天冬氨酸的浓度分别为18.5毫克/升,2.2毫克/升。
   为什么植物要吐出这些对自己很重要的水,把水分白白浪费掉呢?实际上,吐水现象是植物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植物在潮湿的环境下,蒸腾作用会大大减缓。为了保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必须把多余的水分从叶片上排出去。
   除了“出汗”,湿热地区的植物叶片还配备了自己的“速干衣”。因为在这些地区,如果叶片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的话,就很容易被真菌感染。于是,分布在这些地区的植物,都会有修长的尖端——叶尖。其中,以菩提树的叶尖最为明显。这个叶尖的功能就是让水分尽可能地聚集于此,并滴落到地面上去,堪称高效的速干装置了。
其他文献
我今年高一,从9月开始住校,一个月下来对室友小L实在是受不了了。他很喜欢在晚自修结束回到寝室后用手机放歌,一边哼歌一边做其他事。本来听听歌也没什么,可有时候我想早点休息,或者想要再安静地看一会儿书,就会被吵到。他们在休息的时候我连倒水都不敢出声,就怕影响他们,为什么小L就不能体谅我呢?我不好意思向老师“举报”他影响我休息,可最近实在受不了他这样旁若无人地用手机放歌了,我该怎么办?  余生回答:  
【内容摘要】受困于应试教育与高考压力的影响,我国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背多分”现象,实践证明这种过度追求应试成绩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面临着变革,如何更好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生认为高中
目前大多数基层农广校在教学场地、实习场所、仪器设备及师资人员上都存在着不足,一些地方的中等职业教育出现停顿、放弃的现象。与其光提口号喊加强,不如另辟蹊径,转换农广校的教育模式,用最少的资源和最大效率进行以标准化网络教育为主的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环节推行远程化、网络化教学,具体如下。  一是标准化教育场地建设。在以往县级农广校硬件基础上,重新建立或改造标准化农民教育专用教室。参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