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Jim Collins第五级领导理论的提出,许多西方学者开始认识到,能够带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领导者似乎并不总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雄心勃勃并充满侵略性,用一种英雄式领导方式来管理下属。相反,能够帮助企业走的更远的恰恰是那些被贴上了谦逊的标签的领导人。因此,许多国外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谦虚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但在国内,针对谦逊领导的研究仍不甚多。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道家的诸位先贤就为我们指出了谦虚与领导者的关系并为领导者如何做到谦虚领导提出了建议:首先,认知方面,道家学者提倡我们用心若镜,即保持一颗平常心,客观的看待事物,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缺点与极限。其次,在具体的管理行为方面,道家思想要求领导者做到流水不腐、善利万物、无为而治与韬光养晦。流水不腐要求领导者不拘泥于某种僵化的行为模式,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保持开放性;善利万物要求领导者能够做到感恩他人,功而不居,将自身的成功归因于他人,并为下属的成长提供资源与支持;无为而治强调领导者需要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下属,不过多的干涉下属的工作与行为,给予他们充足的成长空间;韬光养晦则强调领导者要学会"处下",收敛自身的锋芒,光而不耀,低调处事。最后,自我成长方面,道家思想号召领导者做到虚怀若谷,抛开自身的成就,不断学习新的、对自己有益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