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此流逝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2013年。正午的阳光照耀在她的脸上,她的表情在阳光里流转起来。13岁的儿子突然问:“妈妈,你有多少岁?”她照实回答他。他不禁笑叹:“真没有想到,30年前,你还是个15岁的少女呢。”
  15岁的初夏。
  高二下学期末。她一头短发长到脖颈中间了。一个午后,勉强扎成一小撮马尾巴,挂在脑后。从家里走到一中,抵达教室时,马尾巴上碎短的发,争先恐后地从耳畔滑落。
  刚走到座位前面,就听得后面嘈杂中,有一个男生特别刺耳的嘲弄的笑声,意思是这么短的头发也能扎起来?她诧异,嗒然不乐。
  循声回头,教室最后一排,站着三两个男生,嘲笑声就发自一个最高个的男生,他那么瘦,可是笑声那么洪亮。他是高一上学期同班过的男生,总是在上课时大声起哄。起哄,让他在班上赫赫有名。
  高一下学期,趁文理科分班之际,他远在福州的英明父亲把他调到别的理科班去了。此番他是过来串门的。
  此后,他常来串门。洪亮的笑声常在教室上空回荡。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把他逐出了教室,从此不再来。
  2
  16岁的初秋。她上大学。姐姐及其男闺蜜把她送到了学校。然后,带她去了教工宿舍区怡园。怡园有男闺蜜的表哥表嫂,其时,表哥得了肝癌晚期,表哥是她就读的系主任。她只见到表嫂及其婆婆。婆婆做的碎猪肉心蛋饺,是她进大学后吃到的最美味的东西。
  开学不久,一次实验课上得很晚。这次实验课上见到了表嫂,原来她就在系里负责实验方面的事宜。那个黄昏,表嫂的短袖衫上别了黑布圈,想是表哥过世了。
  第二天,便在校园南北门中间的甬道上,看到那个善起哄的男生了,高高瘦瘦,穿著夹趾拖鞋,由慢而快,从她面前经过,短袖衫上别了黑布圈。他的背影消失在女生楼女生宿舍楼对面的一座男生楼里。
  很快地,她从不同系的一个高中男生那里得知,那个善起哄的男生就是表嫂的儿子,现在土建系。那男生又说:“他说你到过他家。”她的脸面登时碎了一地。她发誓,再也不去他家。
  怎么可以如此巧合?这样一个不讨老师喜欢的男生,怎么会是系主任的儿子?这样一个嘲笑过她发型的男生,她怎么可能到过他家?
  3
  一年,两年,她常常看见他很显眼地从对面宿舍楼疾步走出,看见他特立独行在甬道上,高高瘦瘦,连冬天,走路的样子都像是穿了夹趾拖鞋的,像不修边幅的艺术家,颓唐,招摇。
  在大学校园里,她还没有见过,一个男生走路走得这样放肆,不管不顾,不可复制。她也从来没有想过,竟有这等巧合,他总是招摇在她的视线里。
  甬道上,明明看清楚是面对面的相遇了,电光石火间,他却别转过脸,突然地,慌慌张张地,疾步而去。
  从来不曾打过招呼,形同陌生人。
  一年,两年,他的肝胆兄弟圈,也就是一直和她同班的几个高中男生,去外省大学前或者放假后,经过福州,喊她小聚的场合,他必定会出现,因为他总是要做东的。但是,席间,他总是坐着不动,只顾着高谈阔论。其时,他的才情就在洪亮的笑声里显山露水。
  大二结束时的那个暑假,一个晚上,她和他的肝胆兄弟圈,在闺蜜家的天台聚会。闺蜜和他一样,只是高一上学期同班过,后来去了文科班。闺蜜有飞扬、野性的青春,可以和他们疯玩,通宵达旦,注定是他们的哥们。
  她到达时,男生们忙着起哄其中一个男生。在她的不自在里,突然就瞥见他了,他那么安静地坐着,没有起哄,嘴角有一抹似笑非笑的意味。
  她讶异,他为什么回来了?回到他上了大学后就不曾回来过的家乡。
  席间,闺蜜说新学期要在校园里展出收藏的火柴火花。他第一个提了很好的建议。
  4
  大三上学期开学前夕,他没有在外做东,一拨人在他家聚餐,这是她第二次到他家。她全然忘了她的发誓,所以再次吃到他奶奶做的碎猪肉心蛋饺,依然美味。
  晚餐后,一拨人在他的书房聊天,书橱里那些藏书,居然都有书皮的。就像小学生每个学期开学时,给新书们包上了新书皮。可是,上了大学,谁还会去包一本新书呢?
  但是他不。想是买了极薄的牛皮纸回来,用裁纸刀裁成合适的长度宽度,精心地包上了每一本,再用钢笔在书皮的封面上、书脊上写上书名。那些大字,多么整齐、漂亮;那些大字,是多么多么饱含感情啊。他一定是深深地喜欢这些书的。所以,他跟一拨人说,从不外借。
  但是,她一眼看中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肯移开视线。几秒钟之后,他主动借给了她,并吩咐不能损坏它。她嗒然不乐。本想弃之,可最终还是咬咬牙带走了它。
  不久,闺蜜的展出非常成功,给她来信时,对他碎碎赞。那时,她和闺蜜都已知道,他是肝胆兄弟圈里最有才情的一个。
  大四上学期开学前夕,他照例组织饭局,在祭酒岭的一家小饭馆,吃到一半时,她突然被墙壁上挂着的电风扇吹得难受,他破天荒地迅速起身,去拉开关线,笨拙地调整风吹的方向。那一瞬,她无端地觉得他1.84米的身高过于高了,太过笨拙。
  或者,他是异数?有着奇异的高高瘦瘦,一开口就成为圈子的中心。
  最后一个学期。班级去实习时,大学校园里有淡菜引起霍乱的传言,实习被迫中断。返校后,在女生楼门口,她就看见他了,递给她一本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大学四年,他第一次和她在校园里说话:“借给你看,因为你喜欢马尔克斯。”
  5
  第二天,暮色四合时,她准备去食堂。刚走出女生楼门口,她又看见他了,拿着两张票,兴冲冲地问她:“要不要去看时装表演?”
  虽然他的钱只够买后面位子的票,但是这是她第一次看时装表演。那个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夜晚,东街口的一家电影院内,影星梁波罗主持了这场时装表演,还唱了一首《南屏晚钟》最后压轴。“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其他文献
波澜迭起、层层推进的三万六千字,貌似只是个开篇。你读到最末,方才看到美人之谋的“大杀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美人的宫阙回望,正与薄暮中的血色相互交叠,酝酿着真正的庙堂风雷。但小说戛然而止了,不是噱头,不是写不下去,而是收费环节到了!各位传统杂志的看官要醒醒,这是网络作家的网络小说,自有法则和伦理,比如看得好就打个赏、订个月票,付费阅读吧;又比如一部小说二三百万字,在女频也越来越是常态
“美国国家实验室”一直是个略显“神秘”的术语,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又确实存在、代表了美国科研实力的最高水平,参与并主导国家的科研管理和科研决策,在科研领域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发展历史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管理专职部门,决定了美国国家实验室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政府部门负责其整体规划、组织和管理。即使咨询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人士,也往往无法获得明确全面的回答美国国家实验室之“名
人体各大肢体及器官,应用最广泛也最频繁的当数嘴了。人的嘴总是承受着过度的工作。别的动物用嘴做着许多事情——咬、舔、品尝、咀嚼、吞咽、咳嗽、打哈欠、咆哮、尖叫、低吼。但是人类嘴的工作项目就更加繁多,因为我们还要用嘴说话、吹口肖、微笑、大笑、接吻、抽烟等等。所以,有人说嘴是脸上战场,这是相当贴切的。  与所有的战场一样,嘴看来就是副历尽沧桑的模样。人到暮年,舌头上的味蕾都已磨损,只好加重口味;牙齿坏了
2009年7月,自从希拉里在曼谷机场喊出“美国回来了”开始,在亚洲舞台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显得颇为抢眼。美国的官员像“走马灯”一样穿梭于各地。浩浩荡荡的美国舰群,不断在海上炫耀武力。在各种地区争端中,处处都有美国的影子。可以说,“重返”亚洲是美国自2001年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做出的最重大的战略举动之一。首先,此次所谓“重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三个方面全面铺开。其次,
凡士林可以增长睫毛    如果把凡士林涂在眼睛周围,也可以有滋润皮肤的效果,但是不可能长睫毛的,但为什么会有这个谣言呢?因为很多老外的睫毛很长,所以涂点凡士林会让睫毛变亮,而且凡士林有黏性,就会把2根睫毛变成1根,会有增浓的效果,这是那些不喜欢用睫毛膏的人用的方法。    带BRA睡觉会让胸部更加坚挺    近几年,美国乳房癌罹患率年年上升,与胸罩普及有关,因为在一生不穿这种文明东西的人身上,就未
1月,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19十大技术趋势。在信息革命和移动互联网革命之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城市实时仿真成为可能,智能城市诞生/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感知数据与城市实时脉动数据在技术推动下将构成城市的“大脑”,运作效率将大大提升。  语音AI在特定领域通过图灵测试/ 会说话的机器可能是任何一处的公共设施。语音AI和真人或无法区分。   AI专用芯片将挑战GPU的绝对统治地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新时代与文艺原创力。非常凑巧的是,几天前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奖者石黑一雄发表的一个获奖感言,谈的话题也是新时代文学何为。石黑一雄所谓的“新时代”,更侧重于2017年整个世界环境发生的巨变以及对我们固有价值的一些冲击,比如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恐怖主义、种族主义等等。石黑一雄困惑的是,“在社会努力适应巨大变革的时代,我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情感层面给将来的争论、争斗和战争带来新
摘要:本文利用教育大发现开放资源,以在谷歌地图上寻找我的家乡为例,设计基于网络的小学生信息技术活动课,利用网络资源,让学校与外部社会连接,让社会各个行业进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活动课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44-02  1案例背景  基于信息技术活动课的设计是在“开放、合作”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源于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开
老年人的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他们还有许多心事需要你去了解,去理解。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老年人的心事,让您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丰厚的退休金,吃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但又怕影响女
主持人曾念长语  2017年发生的几个文学事件,不约而同与这个时代的漂泊者及其文学书写有关。这些事件包括:由师力斌和安琪策划主编的《北漂诗篇》正式出版,湖北籍保姆范雨素以其底层叙事走红网络,16年前创办的《打工诗歌》复刊,以及“打工文学”再度成为热点话题,等等。尽管在文学史上,漂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漂泊者也是一种不过时的形象,但在今日,我们要讨论的漂泊者已是这个时代新鲜特出的产物,因此也承载着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