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不仅是语文课标的要求,还是生活所需。在朗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启发学生仿照精彩片段说有新鲜感的句子,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保障。读书后,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条有理说话,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帮助。读书后,运用对比的方式思考,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说话,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智慧源泉。聊书,让学生由起初不会表达到慢慢能把话“说”得有长度,“说”得有厚度,“说”得有深度。
【关键词】朗读;聊书;提高;表达能力
留心倾听学生说话,会发现很多学生“说话”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有学生不能按一定顺序把事情说清楚,有学生说得不够吸引人。带领学生共读一本书,读后开展聊书活动。长期聊书,能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一、引导积累,聊精彩片段,促使学生“说”得有趣味
多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聊精彩片段,学习运用书中语言表达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基本保障。
(一)保证朗诵数量,丰富语言积累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期推荐二十本优秀书籍。笔者有序组织学生一本本地读。每天在语文课上、早读课上、托管课带领朗诵。每天至少朗读30分钟。笔者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后,让学生自由读,引导学生把最喜欢的段落划出来。学生们读,笔者在课堂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响亮的学生,不断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课堂上,学生们心无旁骛地朗诵,保证了朗诵的质量和数量。
(二)培养朗诵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学生每读完一本书,笔者都要开展“聊书活动”,活动的重要环节就是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
为了培养表达的自信,为了提高效率。笔者让学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读。朗读是“聊书”最壮观的风景线:比赛几天前,学生们约好伙伴后,利用下课时间自发排练节目,笔者也会走过去欣赏、指导。
朗诵比赛时,能力强的学生,一个人读,他们大胆自信、抑扬顿挫地读,总能赢来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胆子小的或者朗读能力稍欠缺的学生,少则三五个一起读,多则十个八个一起读。这些学生有了同伴的互助,不僅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读得越来越有感情,很多学生还能加上动作读,用上合适的表情读。
静态的文字经学生有声朗读、有趣表演,这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记忆。
(三)借助句式说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中,笔者选取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式,引导学生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小巴掌童话》这本书,笔者选取了很多句式让学生聊并仿说。例如:
“清晨,一只花蝴蝶停在窗前的月季花上。”
弟弟说:“小蝴蝶是在读一张香喷喷读报纸!”
我说:“报纸上说的是什么呢?”
弟弟说:“大概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表达很有趣。于是笔者鼓励他们仿说,学生们的仿说得非常有趣,其中小涵是这样说的:
“夜晚,一群星星在空中走来走去。”
妹妹说:“星星害怕黑夜,他们在找妈妈呀!”
我说:“找到了吗?妈妈怎么安慰他们呢?”
妹妹说:“妈妈踢开太阳,搂着星星,躲在被窝里睡觉呢!”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于是笔者专门建立一个“聊书”微信群。
笔者每天鼓励学生朗读、仿说句子,请家长帮忙录小视频。一天小欣仿说了《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前两段: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的纱巾……
小欣仿照这个例子,也说了两段话:
秋天,你是绘画家吗?
你把枫叶涂成火红火红的,就像妈妈的红围巾;你把杏叶涂成金黄金黄的,就像一瓶甜甜的蜂蜜;你把小草涂成灰白色,就像老爷爷的花白胡子……
在小等榜样的启发带领下,学生们慢慢喜爱仿说。微信平台,又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尽兴朗读,尽情说话。
在朗诵的浸润下,在说话的实践中,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方法。慢慢地,学生能把句子说得有“趣味”。
二、理清思路,聊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得有条理
平时与学生聊天,他们往往不按次序说话,把一件事情颠三倒四得说。聊书,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能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话说清楚。
(一)借助框架导图,理清次序,引导学生说得有条理
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说话,能培养学生有条例说话的能力。《杜比去非洲》这本绘本书讲了一只叫杜比的企鹅生活在南极,它厌弃南极的冬天寒冷又漫长,他在书上看到非洲是一个终年阳光普照的地方,于是它离家出走,去非洲,旅途路上他遇到了开心的事情也遇到一些困难。聊书会上,笔者问:谁能看着导图,说一说杜比为什么离家出走,它去过哪些地方?最后去了哪里?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读完一本书,让他们复述说故事内容,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看着思维导图说话,能帮助学生有有条理地说话。练习说话后就有以下答案。
小豪说:杜比因为南极的冬天太寒冷,太漫长,所以它离家出走,它去过热带草原,去过热带雨林,去过沙漠,最后他还是认为南极最适合它,于是它又回去南极了。
笔者充分表扬小豪这段话说得很有条理。我又鼓励学生说话时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又……后来……最后……’
学生思考后这样说:杜比因为南极的冬天太寒冷,太漫长,于是他离家出走,他首先去了热带草原,又去了热带雨林,后来去了沙漠,这些地方都不合适它,最后它就回家了。
【关键词】朗读;聊书;提高;表达能力
留心倾听学生说话,会发现很多学生“说话”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有学生不能按一定顺序把事情说清楚,有学生说得不够吸引人。带领学生共读一本书,读后开展聊书活动。长期聊书,能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一、引导积累,聊精彩片段,促使学生“说”得有趣味
多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聊精彩片段,学习运用书中语言表达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基本保障。
(一)保证朗诵数量,丰富语言积累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期推荐二十本优秀书籍。笔者有序组织学生一本本地读。每天在语文课上、早读课上、托管课带领朗诵。每天至少朗读30分钟。笔者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后,让学生自由读,引导学生把最喜欢的段落划出来。学生们读,笔者在课堂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响亮的学生,不断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课堂上,学生们心无旁骛地朗诵,保证了朗诵的质量和数量。
(二)培养朗诵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学生每读完一本书,笔者都要开展“聊书活动”,活动的重要环节就是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
为了培养表达的自信,为了提高效率。笔者让学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读。朗读是“聊书”最壮观的风景线:比赛几天前,学生们约好伙伴后,利用下课时间自发排练节目,笔者也会走过去欣赏、指导。
朗诵比赛时,能力强的学生,一个人读,他们大胆自信、抑扬顿挫地读,总能赢来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胆子小的或者朗读能力稍欠缺的学生,少则三五个一起读,多则十个八个一起读。这些学生有了同伴的互助,不僅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读得越来越有感情,很多学生还能加上动作读,用上合适的表情读。
静态的文字经学生有声朗读、有趣表演,这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记忆。
(三)借助句式说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中,笔者选取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式,引导学生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小巴掌童话》这本书,笔者选取了很多句式让学生聊并仿说。例如:
“清晨,一只花蝴蝶停在窗前的月季花上。”
弟弟说:“小蝴蝶是在读一张香喷喷读报纸!”
我说:“报纸上说的是什么呢?”
弟弟说:“大概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表达很有趣。于是笔者鼓励他们仿说,学生们的仿说得非常有趣,其中小涵是这样说的:
“夜晚,一群星星在空中走来走去。”
妹妹说:“星星害怕黑夜,他们在找妈妈呀!”
我说:“找到了吗?妈妈怎么安慰他们呢?”
妹妹说:“妈妈踢开太阳,搂着星星,躲在被窝里睡觉呢!”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于是笔者专门建立一个“聊书”微信群。
笔者每天鼓励学生朗读、仿说句子,请家长帮忙录小视频。一天小欣仿说了《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前两段: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的纱巾……
小欣仿照这个例子,也说了两段话:
秋天,你是绘画家吗?
你把枫叶涂成火红火红的,就像妈妈的红围巾;你把杏叶涂成金黄金黄的,就像一瓶甜甜的蜂蜜;你把小草涂成灰白色,就像老爷爷的花白胡子……
在小等榜样的启发带领下,学生们慢慢喜爱仿说。微信平台,又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尽兴朗读,尽情说话。
在朗诵的浸润下,在说话的实践中,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方法。慢慢地,学生能把句子说得有“趣味”。
二、理清思路,聊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得有条理
平时与学生聊天,他们往往不按次序说话,把一件事情颠三倒四得说。聊书,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能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话说清楚。
(一)借助框架导图,理清次序,引导学生说得有条理
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说话,能培养学生有条例说话的能力。《杜比去非洲》这本绘本书讲了一只叫杜比的企鹅生活在南极,它厌弃南极的冬天寒冷又漫长,他在书上看到非洲是一个终年阳光普照的地方,于是它离家出走,去非洲,旅途路上他遇到了开心的事情也遇到一些困难。聊书会上,笔者问:谁能看着导图,说一说杜比为什么离家出走,它去过哪些地方?最后去了哪里?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读完一本书,让他们复述说故事内容,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看着思维导图说话,能帮助学生有有条理地说话。练习说话后就有以下答案。
小豪说:杜比因为南极的冬天太寒冷,太漫长,所以它离家出走,它去过热带草原,去过热带雨林,去过沙漠,最后他还是认为南极最适合它,于是它又回去南极了。
笔者充分表扬小豪这段话说得很有条理。我又鼓励学生说话时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又……后来……最后……’
学生思考后这样说:杜比因为南极的冬天太寒冷,太漫长,于是他离家出走,他首先去了热带草原,又去了热带雨林,后来去了沙漠,这些地方都不合适它,最后它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