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手机上网行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生活方式。手机上网在给高职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增加。本文以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为例浅析了高职生手机上网的思想行为特征及其教育对策。
  【关键词】手机上网 高职生影响对策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Wi-Fi覆盖的提升,3G的成熟和4G的启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生活方式【1】。CNNIC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较去年由81.0%提升至83.4%,手机使用率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稳固。用户更加集中于年龄在20~29岁的年轻群体,达到30.7%的最高比重。手机上网在给高职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增加。因此研究高职生手机上网的思想行为特征和探讨如何正确引导高职生理性的认识、应用和享受手机互联网的成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1.2方法
  1.2.1访谈法
  访谈法是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是高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手机上网在课堂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手机上网的动机与态度等,共访谈20名学生。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针对高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取护理学院在校生1000人,实际回收926份,回收率92.6%,有效问卷915份,有效率91.5%。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和表2。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数据输入Excel 2007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2.1高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
  2.1.1高职生使用时机上网的时长
  由表3可知,调查的高职生中,每天使用手机在3 小时以上的人数居多,共占55%, 而其中有22%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高达5小时以上。根据专家建议每天上网的时间应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较为合适。高职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其上课时精神涣散,参加集体活动少,缺乏群体交流,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和性格孤僻。
  2.1.2 高职生何时使用手机上网
  由表4可见,38%的高职生凡在闲暇时都会使用手机上网,高职生课程安排相对较松,闲暇时间比较充足,如果闲暇时都沉浸在手机上网之中,就会影响她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有30%的高职生选择在午休或晚上睡觉前使用手机上网,在访谈中,学生表示,如果被手机内容吸引时会废寝忘食,导致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生物钟失调,甚至思维出现混乱。9%的高职生上课无聊时,碰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时,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信息、聊天发帖等,分散了自己对课程的关注度,降低了学习效果。
  2.1.3 高职生手机上网的服务情况
  由表5可见,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是以在线聊天和浏览新闻资讯为主。30%的高职生最常使用的服务是在线聊天,可以反映出高职生渴望与外界不断进行交流,丰富自身的人际交往面;但从另一面可以揭示出高职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流。虚拟空间的交流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到真实生活之间的交往【2】。
  2.2 高职生手机上网的动机及影响
  2.2.1 高职生手机上网的主要动机
  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32%的高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她们不去参加正常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而是在网络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有25%的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从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闲暇时间没有利用好,而是想方设法消磨时间。8%的学生手机上网是学习需要,通过QQ群等聊天工具跟任课老师随时保持联系,提问问题和探讨理论知识。
  2.2.2 手机上网对高职生的影响
  由表7可知,40%的高职生沉溺于网上娱乐。当学生缺乏大学目标规划和就业压力比较大时,网络就成了她们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面对网络所构建的丰富世界,不知不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上网排遣心理困惑虽然可行,但过分依赖网络却是舍本求末。
  2.2.3 高职生对手机上网的态度
  由表9可知,65%的高职生认为手机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人而异。由此可以看出,高职生手机上网究竟是利还是弊,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对手机上网的态度,个人能否合理、科学的使用手机这个上网工具。
  三.结论
  根据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1 高职生手机上网的时间偏长,有过度使用现象。
  3.2 高职生手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缓解学习压力,其次是打发无聊时间。
  3.3 高职生使用手机上网最常使用的服务是在线聊天,其次是浏览各类新闻资讯。
  3.4 有部分高职生沉溺于网上娱乐,存在网络依赖性,网络的负面影响突显。
  3.5 手机上网的有利影响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沟通,方便交流;缓解学习压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手机上网的负面影响有:沉迷网络,影响学习;
  弱化现实人际关系,引发心理疾病;打乱正常生活作息规律,影响身体健康。
  3.6 高职生手机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主要取决于个人对手机上网的态度。
  四. 对策
  4.1 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引领,树立健康的手机上网意识。通过定期开展团课、班会等教育形式,引导高职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深层次来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手机上网是把“双刃剑”。既要认识到手机上网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同时也要认识手机上网成瘾带来的负面效应,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手机上网理念。
  4.2 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创设无手机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不仅影响到自身学习质量,而且对其他学生以及老师的授课效果和授课情绪产生影响【3】 。可以考虑在上课教室设置挂墙式“手机保管袋”,学生上课前自觉将带入课堂的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状态,集中放入“手机保管袋”中,课后取回,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3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当本着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分工合作等相结合为辅的方式,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弱化学生在课堂上手机上网的动机,减少学生手机上网的频率,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其学习质量。
  4.4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实高职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广泛深入开展各类有益于高职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调动高职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丰富她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把她们的注意力从虚拟的手机网络中吸引出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彦.对部分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实证调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52-56.
  [2]古贞.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5):231-232.
  [3]乐毅.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聊天授课老师较反感[N].楚天都市报,2008- 12- 04.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類独立的课程,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某一学科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与学科课程处于同一层面且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这一层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整合计算机中的“移动”和“复制”操作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发现问题  计算机中的“移动”和“复制”是两个常用而重要的基本操作,在计算机中很多地方使用。比如对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和复制、对Word中文本的移动和复制、对表格中行或列的移动和复制等等。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种操作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以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不能很好地对这两种操作进行迁移,在一个地方讲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每单元分成了各有侧重点的不同课型,包括reading ,gramma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riting ,writing。每单元课程课型多,教学任务繁重。另一方面,课文词汇量大量增加,课文难度加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引发了新课改下单元
中差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因此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中差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中差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中差生的厌学心理,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好物
【摘 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丰富情感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数学化,阅读对数学来说显的更尤为重要。让阅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够给数学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因此,阅读在数学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课堂乐趣 数学课堂  阅读,对语文来讲,能够给人带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寓教于乐 学中有乐 乐有所获  兴趣是
【摘 要】为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积极参与听课,教师间相互听课、听完课后能虚心请教学习教学方法。新教师之间讨论困惑,相互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课堂兴趣激发 实验教学 方法设计  一、精讲精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
生命在于运动,国家力求全民建身,新世纪,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身已成为人们的自觉需求,培养学生自我健身的能力也日益受到体育教师的关注。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认识与实践、心理活动
毛泽东在读私塾时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水井四方主,周围是高墙,清水映卵石,小鱼嬉中央。吃吃井中水,永远长不长。”诗意非常明白,如果把学生局促在“井”中,又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又怎能培养出素质高的“大鱼”呢?大凡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都是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一套,既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未知欲,更不能造就21世纪的建设人才。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想,除认真研究课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及能力。由于综合性强,从而决定了作文的难度大。教师甚至家长都在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因此,作文教学决不能再墨守旧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农村学生 作文现状激发兴趣引导学生 扩大阅读  写作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以来,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不高着急;很多老师感到作文难教,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