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而狂 为情而学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读而狂,为情而学,本文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关键词:学生;语文课堂;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105-02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将告诉你:照搬模仿并不能使你驾驭自如、左右逢源,反而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而只有深入到学生心中,进入到文本情中,摸寻出你自己的个性闪光点,用读粘连上每篇文章的情感,才能闪烁出学生的情感火花。为读而狂,为情而学,笔者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用导读扣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用品读掀起语文课堂的情感涟漪,用研读激荡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用诵读呼唤语文课堂的情感升华,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1 用导读扣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
  
  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并不急于上课。我常以对整册书的了解,引领学生到这一册书里去“踏浪”,可称之为语文课本“做广告”。我在本学期的第十二册课文学习前是这样做广告的:《别了!我爱的中国》。也别了《冬眠》、《意想不到的灾害》,让我们迎接这个《蒙蒙细雨》的《春》o这里有《养花》,这里有《花潮》,这里有《鸟的天堂》,这里还有千山一碧的《林海》o你的《请求》、你的呼唤《我爱绿叶》换来了冰心的馈赠《只拣儿童多处行》。《景阳岗》上看武松;《凡卡》信里抒真情;《鲁班学艺》收获多;《古诗四首》记在心;《一夜的工作》催人醒,更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江姐》催人奋进,让我们永不止步!
  这样的广告词衔接了全册书本的所有篇目,串起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从而开启了学生阅读整册书本的心理阀门,阅读的期待值大为增强,为整学期的课堂教学叩开了情感的大门。学生是这样评价我的第一堂课的:“我听着老师嘴里爆出的每一个字眼,我的眼睛在课文的目录中不停地寻找着,老师说的字眼都可在这里找到,我兴奋着,激动着,是否真像老师说的那样,我想早点进入课文的学习,因为我太想读了……”
  课例如下:
  师:看老师写黄河两个字!(板书:黄河)你了解黄河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黄河!
  生:我心目中的黄河波涛非常汹涌!
  生:黄河在我心目中气势磅礴,而且每年携带泥沙高达16亿吨,可以绕地球27圈!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十分豪迈!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条长龙,它长达5 464km。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位母亲,她哺育了我们华夏的儿女。
  师:讲得好极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高声赞美黄河(课件屏幕出示赞美黄河的诗词,同时激情澎湃的音乐响起)。李白在诗中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是这样赞美黄河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韧山!”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黄河!
  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
  (学生大声朗读)
  师:是啊,我们站在黄河的边上看到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使我们胆战心惊!那么,又有谁能够做黄河的主人呢?拿起書,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这节课的课题教学的创意就在于“小题大做”。从板书课题“黄河”,说说自己心目中黄河是怎样的,为学习课文所写的黄河情境做铺垫。接着老师先后作了两次有关黄河的动情描述,师生分别吟诵了古诗赞美黄河的诗句,还配上了激情澎湃的音乐,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赞美黄河的情感,为课堂教学叩开了情感的大门。
  
  2 用“品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拥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综观学生的阅读实践,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我们便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词语却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学生往往在阅读文本时对某个词不能读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对篇章的阅读障碍,更无从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就得从品词、品句、品读人手。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换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两句话: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
  初看起来“大不一样”可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大不一样在哪里?”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学生在比较读中品味到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悬殊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一是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过对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最后进行词序换位比较读: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换位读中体会到句子也是在写岭的特点,但是写得比较含蓄。火车“疾弛”“几个钟头”,沿途擦过车窗的岭多得看不过来,何况山势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见其多,“看不厌”不仅因为岭千姿百态,更与岭的线条柔美、令人赏心悦目有关,后句的表达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意不如原句显豁,情味也淡了许多。前句将“多少条岭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岭的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让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察,有时是思辩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一旦荡漾,就再也平静不下来。
其他文献
摘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十分重要。本文就教师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93-02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
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话等,体现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这是课改后九年级化学教材编写的设计思想和重要特点之一。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94-0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關键词:激发;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9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义不容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网络对作文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对网络时代下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浅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网络信息;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99-02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网络信息加快了知识概念的更新,对“作文”教学也要求更新,网络将对作文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因学生个性不同,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爱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102-02    在笔者20多年的执教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摸索与试验,本人认为加强班级管理,细节主要是管理好学生,而学生在性格上存在着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