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设计上实现实际消除论证方法研究

来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2016)提出必须实际消除可能导致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事件序列,但国内尚缺少实际消除明确的验收准则及论证方法,本文对实际消除安全要求进行研究,提出实际消除相关技术见解、验收准则及核电厂设计上实现实际消除的论证流程和方法,并开展华龙一号设计上实现实际消除的分析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华龙一号通过纵深防御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设计基准事故,充分地考虑了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即使发生设计中考虑的严重事故也可保证安全壳的有效包容,设计上实现了实际消除.
其他文献
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种常用尺寸的微型钻头和棒料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的TiAlN基涂层.通过控制涂层沉积时间,得到涂层厚度为2.1±0.3~8.6±0.3 μm.研究了涂层厚度对微型钻头和棒料的刚度以及孔位精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制备的不同厚度涂层结合力均达到最优等级HF1-HF2.经过压弯测试,3种尺寸的微型钻头和棒料的压弯变形量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对应的刚度逐渐增加.在φ0.15~3.0 mm微型钻头表面制备厚度~6.37 μm的涂层,涂层微型钻头刚度比未涂层时增加了25.7%;尺寸为φ0.20
高纯钨具有高抗电子迁移、高硬度和高熔点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溅射靶材、放电灯电极和高温炉构件等.本文综述了高纯钨的除杂方法和痕量杂质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高纯钨的湿法除杂法(沉淀法、氨溶结晶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和火法除杂法(电子束熔炼法、区域熔炼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并指出了未来高纯钨除杂方法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从而为设计高效合理的除杂方案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