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必须要把握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从阅读中领略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高中生;选修课;古典名著;《中国古代小说欣赏》;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是为广大师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阅读古典原著纳入选修课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阅读古典名著也需要培养兴趣,一旦形成稳定的阅读兴趣,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巧用媒体资源,以学生普遍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深奥的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带领学生收看《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百家讲坛节目,这些节目语言幽默风趣,内容生动充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温酒斩华雄”“空城计”“木石前盟”“黛玉葬花”“大闹飞云浦”等,剧中大气磅礴的场面,或豪迈雄壮或缠绵悱恻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使得学生为之震撼、着迷。有了这样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学生自然就乐意去阅读名著。
2.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与其督促学生进行一时一地的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如请擅长画画的同学采用漫画、素描的方式画出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张贴在墙壁上,摘抄名著中人物的经典语录,播放名著的主題曲或相关的配乐,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乐于阅读名著,感受名著。
3.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①开展读书辩论会。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在阅读《西游记》之后,老师就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组织一场辩论会。
②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之间这种交流特别有必要。有时候某一个学生可能阅读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有限,他从这个名著当中得到的东西可能也有限。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一个名著阅读的交流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当中任选一本,围绕一些话题,准备一些自己的材料,在阅读交流会上,大家就可以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这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谁;书里边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是什么等。这样通过交流,同学们能够共同提高自己的阅读的水平。
③组织比赛、竞赛,交流读书心得。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演讲比赛,组织读书征文竞赛,激发读书兴趣。另外还可以组织读书手抄报比赛、学生阅读笔记展评,网上师生共读共写活动等形式都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名著。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既节省时间,又让他们读有所得。为此,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之门,就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由“喜欢阅读”到“善于阅读”。
1.圈点法。古典名著中叙述语言和对话,文白掺杂,并且穿插有大量的诗词,这对于古文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学生阅读时,可用各种符号圈画出不懂的语句和不能理解的字词,同学间可以互相请教,或提交老师探讨解决。
2.概括法。指导学生概括出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如《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大意失荆州”“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刮骨疗毒”“三气周瑜”等;《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要予以重点掌握,相关人物也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3.点评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感悟、零碎思想往往一闪即逝,而一旦及时捕捉到,记下来,便成为永恒的记忆。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因多疑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有意杀害热心招待他的吕伯奢,在阅读到“知而杀之,大不义也”,可以在旁评注:“可见操素来为人奸猾。”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必须要把握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从阅读中领略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生;选修课;古典名著;《中国古代小说欣赏》;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是为广大师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阅读古典原著纳入选修课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阅读古典名著也需要培养兴趣,一旦形成稳定的阅读兴趣,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巧用媒体资源,以学生普遍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深奥的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带领学生收看《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百家讲坛节目,这些节目语言幽默风趣,内容生动充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温酒斩华雄”“空城计”“木石前盟”“黛玉葬花”“大闹飞云浦”等,剧中大气磅礴的场面,或豪迈雄壮或缠绵悱恻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使得学生为之震撼、着迷。有了这样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学生自然就乐意去阅读名著。
2.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与其督促学生进行一时一地的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如请擅长画画的同学采用漫画、素描的方式画出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张贴在墙壁上,摘抄名著中人物的经典语录,播放名著的主題曲或相关的配乐,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乐于阅读名著,感受名著。
3.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①开展读书辩论会。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在阅读《西游记》之后,老师就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组织一场辩论会。
②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之间这种交流特别有必要。有时候某一个学生可能阅读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有限,他从这个名著当中得到的东西可能也有限。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一个名著阅读的交流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当中任选一本,围绕一些话题,准备一些自己的材料,在阅读交流会上,大家就可以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这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谁;书里边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是什么等。这样通过交流,同学们能够共同提高自己的阅读的水平。
③组织比赛、竞赛,交流读书心得。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演讲比赛,组织读书征文竞赛,激发读书兴趣。另外还可以组织读书手抄报比赛、学生阅读笔记展评,网上师生共读共写活动等形式都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名著。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既节省时间,又让他们读有所得。为此,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之门,就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由“喜欢阅读”到“善于阅读”。
1.圈点法。古典名著中叙述语言和对话,文白掺杂,并且穿插有大量的诗词,这对于古文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学生阅读时,可用各种符号圈画出不懂的语句和不能理解的字词,同学间可以互相请教,或提交老师探讨解决。
2.概括法。指导学生概括出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如《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大意失荆州”“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刮骨疗毒”“三气周瑜”等;《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要予以重点掌握,相关人物也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3.点评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感悟、零碎思想往往一闪即逝,而一旦及时捕捉到,记下来,便成为永恒的记忆。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因多疑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有意杀害热心招待他的吕伯奢,在阅读到“知而杀之,大不义也”,可以在旁评注:“可见操素来为人奸猾。”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必须要把握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从阅读中领略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