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rible Three:突如其来势汹汹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前期准备做得比较充分,明明的Terrible Two可以用“平稳过渡”四字来形容。但我这还未喘口气,他的Horrible Three又突如其来,而且来势汹汹。
  情景一:明明用脚踢小床的围栏,踢得非常重,有几次几乎都要踢倒了。我制止他,但他不听;甚至我越制止,他踢得越用力、越开心,好像这是一种跟我互动的游戏。
  情景二:我告诉明明“洗手吃饭”,他直接拒绝“不要洗”。“不洗手,吃饭肚子会痛痛。”我给他讲道理,谁知他的逻辑却是:“那我就不吃饭。”
  
  Horrible Three一般指的是三四岁(甚至到五岁)的孩子,是 Terrible Two的延续。只是孩子的动作技巧更纯熟,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更深刻,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许多事,所以变着花样跟大人对抗,不像是两岁时一味懵懵懂懂地对抗。
  不过,我也不害怕,怎么说也算是过来人,既然Terrible Two能“平稳过渡”, 就不信摆平不了你个Horrible Three。

你说不吃饭?那就真的没得吃


  三岁后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和总结。说到而做不到,最多两次,就会被小朋友抓住把柄,以后类似的育儿方法就再也难以奏效了。
  这一点,明明爸与我非常统一战线,比如他说不吃饭就没饭吃,要罚站就要罚站,绝不给他要挟我们的机会。结果呢,当然是哭闹一通;不过,后面的策略正可以派上用场。

没有观众,看你能哭多久


  虽然说三岁的孩子理解能力大增,可以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大哭大闹时,又怎么能听得进去?再说,对着哭闹的孩子讲道理,妈妈很容易情绪失控,结果肯定是火上浇油。
  所以,明明大哭大闹的时候,我对他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冷处理态度。我们的要求摆在那,说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爱哭就哭,爱闹就闹。没有观众,哭闹起不到任何效果时,或者哭闹到累了,你总要停下来。

道理虽然讲了N遍,但下次我还讲


  等明明不哭闹后,我再抱起他,平静地把我之前对他的要求重申一次。“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不洗手的话,手上的脏东西就会吃到肚子里去,到时肚子就会痛。”“如果你真不想吃饭,就直接告诉我;不能因为不想去洗手而说不吃饭。”
  虽然这些话已经讲了很多遍,道理也许他早就知道了,但“不洗手”“不吃饭”等情景还是继续发生。尽管如此,等他哭闹完毕后,我还是会重复讲。我的目的不是要让他听进去,而是亮出我的原则。

先去厕所嘘嘘,然后洗手


  当然,如果能运用一些小技巧,避免孩子哭闹的话,岂不更好?
  比如,我想让明明去洗手,就说:“明明去厕所嘘嘘,然后洗手。”我给出一个复式要求,目的是为了有更多周旋的余地。
  明明大多数时候愿意上厕所,所以达到“洗手”目的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如果他说“不要嘘嘘”,我就“妥协”一步:“不嘘嘘也行,那么去洗手吧。”这时,他会觉得自己“胜”了妈妈,从而达到洗手的目的。

哎呀,我们明明表现可棒了


  我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批评明明的不是或揭明明的短,而且在家也很护着他。每天爸爸下班回来问明明是否听话时,当着明明的面,我都是表扬他;即使爸爸已经知道明明犯了错、惹了麻烦,问起前因后果时,我都避而不答,而是等明明进屋睡觉后,再详细和爸爸聊。
  这一招其实就是尊重孩子,主要是为了打好亲子关系牌。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跟孩子沟通起来自然会有效得多。
  不管是Terrible Two还是Horrible Three,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思想与意识趋于成熟的重要表现,家长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来迎接,帮他们平稳度过。
其他文献
有位妈妈谈了她的困惑:  孩子一岁半,不知如何给他选择玩具。精心挑选带回家的玩具,孩子捣腾几下就丢一边了,可一看到新玩具就又闹着要买,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玩具。有时实在忍不住,真想对他发脾气。  仔细想想,我也曾为玩具的事情困扰过,跟孩子冲突过。幸运的是,在这几年的滚打摸爬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改变,终于明白于孩子来说,玩具是怎么一回事了。  心理历程  孕期的做法购买自己认为质量最好的婴儿玩具:色
我望見一弯月亮浮在天空,  像一只小船。  我想:“我坐在月亮船,  一定更好玩。”  我就坐在月亮船里,  船慢慢地向前。  许多的星星,  浮在船旁边。  我把又大又亮的星,  放在一只盘里。  我想:“回去送给妈妈,  妈妈一定喜欢。”小小船上的小小船夫  咱们中国人,写文章也好,作诗也好,常将月亮比喻成小船。原因嘛,有人说,是因为月亮弯弯的,小船也弯弯的。  这解释也对,也不对。  香蕉也
長廊的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两排柱子。  你能不能看出来,地板上的影子来自哪一边的柱子?
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孩子玩一个罐子,神奇得很:罐子滚出后,会自动滚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网上苦下了一番功夫才弄明白。原来,罐子中安装了两根橡皮筋,其中一根橡皮筋上面挂一个小物体(有一定的重量)。当滚动罐子时,重物会使两根橡皮筋卷绕。在停止滚动的瞬间,由于橡皮筋的张力,使得罐子来回滚。  我觉得很好玩,于是决定亲手给儿子做一个。  需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一个罐子、两条橡皮筋和一个小物体就是全部的材
下面是哪些动物小时候的样子?请用线将它们与长大后的样子连起来。
作者简介:她不是虎妈,但满腹育儿心得;她儿子不是学霸,但考上了剑桥大学。如你我一般的普通家长,如何养出成功孩子?为了分享这一秘籍,她举办多场教育讲座,建立多个微信和QQ群,然而,这还不够,于是,她的经验,被我们搬上杂志——  有些家长认为玩具越贵越好,但在我的标准里,玩具越简单、孩子越能参与其中的,才最好,哪怕是你压根想象不到能够给孩子玩的东西,比如——麻将。  那次,朋友送来一副麻将,我们家没有
小安两岁半了,为了让她明年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在这个夏天开始带她接触亲子课。很快,我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一所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老师都挺满意的机构。开开心心缴费上课之后,却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她们班上有个孩子很爱打人。  第一次上课那天,我领着小安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里面有孩子大声哭闹的声音。当时还以为是小朋友争抢玩具,没太注意这件事,等到正式上课之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简单——那个打人的孩
你還记得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吗?周围都是温暖的羊水。隐约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外面有人讲话,好像是在说你。世界很安全,很舒服,很享受,只除了一件事——  你身边没有别的人。睡觉也好,玩耍也好,都只有你自己。  终于等到出生了。你身边多了两个新的面孔,一个叫爸爸,一个叫妈妈。爸爸妈妈又把他俩的爸爸和妈妈介绍给你认识,于是,你一下有了六个朋友。有人照顾你了,有人逗你笑了,有人教你咿咿呀呀学说话了,有人扶着你
如果一个孩子思维敏捷,对答流利,大人们就会说:“这孩子聪明极了。”  如果一个孩子在描述事物时,蹦出了充满想象的诗意短句,甚至带有些哲学意味,大人们就更高兴了:“了不得,出口成章啊,将来可以写诗了。”  瞧,大人们暗暗承认:文科的最高等级,是诗歌。  可是高级不代表孩子不懂。孩子不但能读懂诗,甚至他们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短句,就是诗本身。  詩从活泼泼的生命中生长出来,是每一天、每一刻生活的写照。当你
爸妈看到家里的一个个废纸箱时,第一反应通常是把它们扔掉。  但你若真扔掉,那就可惜了——这一个个纸箱,绝对是孩子可遇不可求的玩具。不信?我家一个纸尿裤的包装箱,两个女儿不亦乐乎,玩了整整一个星期!  游戏1 室内滑雪(辅助材料:纸胶带)  1.从纸箱上裁下几块纸板,放在地上,踩在脚下走,这就成了我们的滑雪鞋了。  2.用三种颜色的纸胶带,分别贴成直线、曲线和折线;每条线都通向一个房间:要求去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