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士自述:一枚贫困生的十年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在云南大山里,在村里也是“中产”。从我出生之后,我家再也没有为温饱问题担心过。但上学依然成了一个大问题,家里的变现能力实在有限。我家酿酒很好,但最多只能卖到隔壁村。大部分我中学需要的钱来自养猪,但猪价行情不稳,再碰上五号病什么的,就会很头痛。我家自有田地不少,但产出有限。我家的资产只能供我读书到高中,上大学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我能来读重点大学当然是荣幸的。但上大学不得不要抱国家大腿(国家贷款),我父母自然也会力所能及地给一部分生活费。到上海读书,有一个很小但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上海這种大城市,贫困生会很少的,我或许能拿到更多的资助呢。
  果然,我高中的时候,班里50多人,一半是贫困生。到上海的时候,班里贫困生只有五名,我每年几乎都能拿到专属于贫困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而且更容易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我甚至寒暑假的时候成为了学校办公室的学生行政助理。
  所以,你当时借了国家多少钱?24000元,一年6000元,刚好够交学费,但生活费和住宿费需要自己出。那时候我们住郊区,也不可能有任何谈情说爱的希冀,那时候生活费没这么贵(不然,我估计也不得不求助“校园贷”)。当时生活简单又单纯。我大一开学时候没钱买手机,参加学生会招聘都不知道录取与否。一整天在宿舍等电话通知,学姐忘了通知,还以为自己已落选,失落许久。
  
  还记得有一回。建军和我到松江老街买手机们逛了一天,最后买了一台整条街最便宜的诺基亚基本款,花了四百多,都已经做好了节衣缩食的觉悟。
  本科四年的时间可以简单地用几句话总结:晨读、上课、助管、图书馆、跑步、洗冷水澡(美名“磨炼意志”)。每一天都是样简单的生活。大学四年,直到自己毕业考上复旦,才去看过一部电影(居然是《阿凡达》!)。
  2011年考上复旦研究生,谢天谢地,终于不用交学费了!可是,就因为研究生换了学校,国家要求我开始还款(为何不能缓刑三年?!)。除了我之外,我们班借款的另外三个同学都用父母的钱一次还清了(还不用还利息)。我不想也不能够折腾父母。决定自己开始还款,选了个年限最长的,六年,一个月还400元。利息一共4000元。当时,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健健康康的,不然这个钱还得父母来还。
  读研究生不要学费,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只能在研究生的时候再抱国家大腿,国家助学贷款15000元(一年5000)。刚好填上本科的大坑。但是毕业也得自己还啊。欠谁都行,但不能欠国家。每个月一次,我会准时去最近的中国银行还款,基本都是拖到最后一天。即便有狂风暴雨,也要风雨兼程。一共跑了72次。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说出生贫困的小渔村给了她蔑视权威的勇气。我很不同意。底层出身多多少少容易带着对权威敢怒不敢言的卑微(我以前也是如此)。不是出生本身,而是通过努力、成长和蜕变,彻底摆脱了狭隘和自卑。
  我渐渐懂得。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比你厉害的人,不是他智商比你高,而是他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了正确的事情,我要能做到这样,我也能行。贫困之所以不同,同样的结果,无非要付出更多一些罢了。
  我开始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开始了解、沟通和学习,去探求一些子所不欲却很重要的问题。
  我相信制度是脱贫的最大法宝,就像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政策一样。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人,但恐怕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个。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岛”图/孙小片)
其他文献
“爱自己”是最可笑的励志话语,比“成功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还好笑。  所有讲这句话的人,都是要靠这句话来骗你的,骗你的钱或骗你的感情都有,但绝对不是要真的安慰你。  有些人就是因为太爱自己了,才会看不清现实啊。  你太自恋,每次照镜子都对自己说:你很棒,你是最棒的,今天也要加油。  你对自己太好,舍不得让自己吃苦,也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所以找不到工作是老板太坏,找不到另一半是因为人们只看外表,被人欺
期刊
1  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到过城里。看过城市人的生活之后,我发誓要离开村子,绝对不能像父母一样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记得中考的时候,我爸本来答应我要是考上中专、中师或重点高中,就带我去上海玩。我考上了宿迁中学(江苏省13所重点高中之一)之后,我爸不带我去上海,他说我没出过远门。我好几天食饭无味。一天晚上,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出去玩?初中毕业,该是大人了。    我决定去姑姑家,在湖北省黄梅县的
期刊
为什么东北人让你快乐?提到这个,我们都笑了。我们公司有好几个东北人。  坐得离我最近的是沈阳籍高级工程师大刘,东北口音浓重。每天都能听见他在隔壁组发出真诚的疑惑:“哎呀,咋又bug了呢?你可别搁这捅咕了,多拿出空来思考思考吧。”  还有来自黑龙江七台河的运营同事小高,说话很喜欢拍大腿。即便很平淡的工作对话,也能让人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一  先说说娱乐圈泥石流——东北籍明星。  他们活在“高大上”的
期刊
日前,一则演员黄渤进中南海参加座谈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视频里,李克强总理与黄渤之间进行了如下对话:  “黄渤同志,你的稿子我已经看过了,请你不用念稿子,直接提问题。”李克强总理说。  听了总理的要求,黄渤机智地用一句“好的,我不念稿子。不过背台词是我的专业”,引得全场响起一片笑声。  “确实,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接下来的发言不是‘背台词’,而是真正讲问题、提建议。”  在总理的鼓励下,黄渤随后的几次
期刊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孙老师,你愿意去南极吗?”我的感觉是天上掉下一块馅饼!  我想问问各位,如果天上给你们掉这样一块馅饼,有不愿意去的吗?说愿意去的,是因为你们不知天高地厚,你们敢上九天揽月,别说南极了,深海、太空你们都敢去。  但是,我的一个研究生,在我要派他到南极去的时候,他很严肃地告诉我:“孙老师,你要知道,我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他是胆小吗?不是,是他知道不少关于南极探险的故
期刊
困擾多年的校园未解之谜
期刊
每个背井离乡的大学生都全身心地经历着乡愁,胃的反应尤甚。故乡的美食像胎记,深刻地烙在我们的身上。刚开学那会儿,川渝的同学吃到后街的火锅开始怀疑人生,闽粤的同学为我们贫瘠的早餐而扼腕叹息,家乡的距离越远,越是哀声载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更是进行一场集体的思乡,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聊着眼前的辣不是辣,你说的咸是什么咸。  按理说花两个小时就能赶到家的我不应感叹什么乡愁,但每天清晨躺在床上,感受
期刊
“爸,这些书堆得都要倒了,你没发现吗?”儿子大摇大摆地晃了进来,往我的床上一躺,随手拿起一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就是进化论?一百多年前的了,都写了些什么啊,你看完了吗?”  “我一直都很奇怪,爸,你为什么总是很喜欢看跟我们这个时代没什么关系的书呢?我觉得正因为这个,你才会去写那些别人都看不懂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写大家都看得懂的呢?你都不知道我们这代人喜欢看什么书。”  “这本书太压抑了,”他把
期刊
最近沉迷吃鸡,已到了痴迷的阶段。  每天下班,我们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里则林家,各自选一个舒服的角落窝着掏出手机,摆出一副废物的德行,赶也赶不走。  虽然是业余选手,我们也有相当成熟的队伍构成:陈谌负责指挥,小周负责狙击,里则林负责侦察和遭遇战,我,有车的时候负责开车,没车的时候负责送死。  如何形容我们小队的水准呢,就像某位知名企业家说的,“你只是勤奋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结果很多你的同行就要倒闭了
期刊
如何引起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大语文教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语文教学中“趣”的几个表现方面、增强“趣”的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