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因而它有“运动之母”之称。对于中学生而言,有效的田径运动对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着其它项目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田径运动是枯燥乏味、缺乏灵活性的,例如推铅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田径项目越来越受到冷落。
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1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的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根据个体差异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 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现状及调查分析
目前田径课教学能否突出健康特点?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1)教师、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在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的调查中参加过培训或者对新课标进行自我研修的占抽样教师总数的82%,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重要理念有所了解,但是能够对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的人数仅占41%,比例较低,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在对学生体育课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的调查中,86%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現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了健康的要求,在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有所改变。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新课标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
(2)针对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
本文从田径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在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情况的调查中,本人对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游戏类、健身类五方面的内容做了调查。课堂内容在80%以上的有:快速跑、耐久跑、双手掷实心球,在20%以下的内容有:跨栏跑、背越式跳高、掷铁饼等。可见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状况,但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教材为主,突出健康性的教材并没有广泛实施。
在对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田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使用游戏法、启发创造法等具有创造启发意义模式的比例还很低。传统教学大多根据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采用示范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和重复练习法等进行教学,苛求动作技能的准确与完美,把运动技术学习与掌握作为直接的教学目的。方法单一、枯燥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田径课教学实现领域目标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资料显示,41%的学生认为通过田径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36%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35%的学生认为发展了自己的体能,促进了身体健康;28%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参与锻炼的习惯;27%的学生认为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促进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田径课对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实现情况更为不理想。
(4)学生对田径课教学认知情况及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学生对田径课重要程度的认识和是否喜欢田径课的调查中,尽管有5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重要,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喜欢田径课,喜欢田径课的人数仅占25%,其中不排除一些中学生好动,喜欢体育活动,而并非真正喜欢田径课。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中的田径部分,在对不喜欢田径课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课堂枯燥、学习动作太难、上课运动量或强度大学生累,学生没有感觉到田径课生动、有趣的一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新课标要求田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兴趣,才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的参加活动。
(5)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体育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主要以本科为主,专科还占有很大比例,有硕士学历很少。低学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如果不进行继续教育的话,他们的知识结构将会很快落伍,将会越来越不能适应兴趣日益广泛的学生的求知渴求,这无疑会给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阻碍。
3 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从旧的传统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重新认识和估价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和素质教中的功能和作用,重新构建田径课程的内容体系,促进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2)优化田径教学内容
田径项目有很多项,应根据中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筛选、优化。改变传统教学容和课程设置,大胆创新,以田径强化体质、健身功能为主导功能。合理组合项目,兴趣入手,为学校田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是新课程念的最好体现,增强素质、自信、合作、果敢、毅力、智力。而且可以把许多田径的目加入定向运动里,使学生不得不学习一些田径技术及项目,以便体验成功的感觉。
(3)改进教学方法
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保留原来项目主特点的同时,将原来的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和拓展,适当降低难度,增加田径的健身和娱乐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品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学习,真正提高田径教学过程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4)改进教学评价策略
在评价方式上,要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强调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田径教学也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田径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各项功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始终,使田径教学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1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的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根据个体差异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 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现状及调查分析
目前田径课教学能否突出健康特点?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1)教师、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在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的调查中参加过培训或者对新课标进行自我研修的占抽样教师总数的82%,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重要理念有所了解,但是能够对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的人数仅占41%,比例较低,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在对学生体育课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的调查中,86%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現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了健康的要求,在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有所改变。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新课标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
(2)针对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
本文从田径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在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情况的调查中,本人对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游戏类、健身类五方面的内容做了调查。课堂内容在80%以上的有:快速跑、耐久跑、双手掷实心球,在20%以下的内容有:跨栏跑、背越式跳高、掷铁饼等。可见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状况,但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教材为主,突出健康性的教材并没有广泛实施。
在对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田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使用游戏法、启发创造法等具有创造启发意义模式的比例还很低。传统教学大多根据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采用示范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和重复练习法等进行教学,苛求动作技能的准确与完美,把运动技术学习与掌握作为直接的教学目的。方法单一、枯燥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田径课教学实现领域目标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资料显示,41%的学生认为通过田径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36%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35%的学生认为发展了自己的体能,促进了身体健康;28%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参与锻炼的习惯;27%的学生认为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促进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田径课对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实现情况更为不理想。
(4)学生对田径课教学认知情况及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学生对田径课重要程度的认识和是否喜欢田径课的调查中,尽管有5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重要,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喜欢田径课,喜欢田径课的人数仅占25%,其中不排除一些中学生好动,喜欢体育活动,而并非真正喜欢田径课。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中的田径部分,在对不喜欢田径课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课堂枯燥、学习动作太难、上课运动量或强度大学生累,学生没有感觉到田径课生动、有趣的一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新课标要求田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兴趣,才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的参加活动。
(5)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体育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主要以本科为主,专科还占有很大比例,有硕士学历很少。低学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如果不进行继续教育的话,他们的知识结构将会很快落伍,将会越来越不能适应兴趣日益广泛的学生的求知渴求,这无疑会给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阻碍。
3 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从旧的传统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重新认识和估价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和素质教中的功能和作用,重新构建田径课程的内容体系,促进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2)优化田径教学内容
田径项目有很多项,应根据中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筛选、优化。改变传统教学容和课程设置,大胆创新,以田径强化体质、健身功能为主导功能。合理组合项目,兴趣入手,为学校田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是新课程念的最好体现,增强素质、自信、合作、果敢、毅力、智力。而且可以把许多田径的目加入定向运动里,使学生不得不学习一些田径技术及项目,以便体验成功的感觉。
(3)改进教学方法
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保留原来项目主特点的同时,将原来的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和拓展,适当降低难度,增加田径的健身和娱乐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品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学习,真正提高田径教学过程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4)改进教学评价策略
在评价方式上,要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强调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田径教学也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田径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各项功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始终,使田径教学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