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美术课堂的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取得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美术学科的教学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它更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更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美术老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情感的情境性和感染性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堂;主动式课堂;实施策略
  一、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没有了学习兴趣,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了厌学的情绪,所有的美好的设想就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激发情趣的教学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当然这里的“大自然”可以是学校的周围,不一定去公园、森林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语言、演示、图片、录音、电视等方式,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二) 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
  我们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而已,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次的美,使美育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
  美育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可量可算的,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创设美育氛围,激发探究情感
  对美丽的欣赏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向往美丽的本身也是美丽。而美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它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情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美育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一) 教学中开展积极讨论,增强美育氛围
  “知识不能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的头脑里去,相反,知识是使学生在求知和探索的动机驱使下通过自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由此,不管是欣赏课、工艺课还是创作课,都需要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获得的美术知识要比教师言传身教得来的要深刻、有趣的多。
  (二) 实践中创设成功体验,加强散发性思维
  有些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是横向的。一次绘画课上布置这样一幅作业,要求“以较抽象的形式创作出自己心中的树”。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上都还是一棵树,或不同颜色的乱七八糟的横的、竖的、弯的线条,每个学生心中的树就是这样吗?不是,只不过是他们不会更好地用绘画这种语言来纵横思维,描绘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时候,要以婉转的语气给予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亮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继续创作,从而发散他们的多向思维空间,上交的作业中,有的学生用几何体来表现;有的变异成一些关联的生活用品;色彩上更是从单一走向了丰富,很好地表现了自己心中的树。大胆、自由的表现,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自信,再给予适当的散发性提示。这样才能有利于积极情感的长期保持,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三、 唤醒审美热情,催化积极情感
  教师工作,是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而其中美术教学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基于美术教育的特点,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有激情,一切才有可能。”教师要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来求得共鸣。
  (一)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培养积极情感的前提条件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还把目光放在学生成绩上,对于美育工作者来说,更不能盲目扼杀学生的天性,不能盲目地说这个学生画得好,表现得不错,而另一个学生画得不好。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自身所长,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的自由心理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减少打击,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美育潜移默化地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给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全身心地进行审美活动。
  (二) 教师的强烈情感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催化剂
  美术教学不应只是介绍几张图片、讲解几种技法,对学生的“了解”要求远比“掌握”要求要高,美术的感性特征,决定其必是有感而发。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自己热爱美的强烈情感,使学生为之动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使针对学生的感情培养和情感教学起到连续的滚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M].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所,1995,04.
  [2]胡玉敏.论中学美術教学中的情感作用[M].首都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刘伊聪,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初中。
其他文献
摘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阿基米德这句名言里,“撬动地球”,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支点。一所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支点。就普通中学而言,抓住“中考”或“高考”这个支点,管理的杠杆就很容易传导出作用力。但是,中等职业学校较之普通中学,如果管理上的支点也依样画葫芦,势必落得照猫画虎反类犬。因此,中职学校要从管理上寻求效率不能在”考“字上徘徊,应该另辟蹊径,自铸支点。  关键词:人本;管
跑步一事,乐哉。其乐不在此,在乎跑步之外也。  走街串巷,人们对那身着运动装、白色耳机线悬在风中的青年跑步一族,如今已见之不怪。观之以逐渐加入的、只一件泛黄汗衫的老大爷或者拖家带口的“大妈阶级”,可以说,一日日明晰起来的是这可喜的趋势——全民跑步。  这都是我们时代的跑步者!  我为此而欣喜。当我们谈论跑步,我们绝不仅仅是在谈论跑步本身,这好比人不是单为了活着而活着。然而跑步一词,在我们的时代已经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病患进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45例胫腓骨骨折并符合本实验要求使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观察术后恢复并评估。
根据中医院校药理学的特点,应使学生明确药理学在中西医结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并通过运用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审美教育也开始备受重视。本文就審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 作用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等护理教育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普及.我校在护理学基础授课中,利用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