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正是全国各地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时期。课堂教学发生重大变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日渐走出课堂。但是,学生数学课外作业超负荷、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还不乏存在,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给孩子的教育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就农村不合理的课外作业设计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原因及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外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表现如下:
  1、作业量过多。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数学课外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2、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应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数学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农村小学不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表现最突出是作业超量。超负荷的作业量会带来许多弊端。
  1、 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情绪。众说周知,小学生在学校辛苦一天,做课外作业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不讲究科学性。只图量多,不求质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留下大量机械重复、费时费力的数学课外作业,久而久之,造成的恶果是使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写字不注意姿势、书写潦草、不动脑筋、作业准确率低;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投机取巧,做两头删中间,有的学生相互抄袭,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失去了学习动机,甚至出现逃学现象。
  2、损害学生健康。由于作业量过多,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就要批评责骂或体罚,从而使学生产生畏惧,这有害于学生身心发展。其二,过多的作业使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向社会,心情郁闷,精神压抑,造成体质下降。
  3、严重伤害师生感情,影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地布置作业,学生提心吊胆地受训。如此循环,导致老师不爱学生,学生恐惧,厌恶老师,纯真的师生感情受到破坏,二者转为对立,对教育教学产生严重障碍。
  三、这样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多样化,开放式的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为此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那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开放式的作业呢?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 16=4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2、数学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3、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有富有创新性。小学生创造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要点让其穿新火花,力求数学课外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提供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为了让他们展开想象,构建新形象,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合理、科学的设计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有利于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能从数学课外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尝试,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关键词】小学 计算教学 实践 思考    在实际学习中小学生在计算中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
1、Introduction  The wi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aily life,is familiar to human beings.There are varied types of wine with different raw materials,such as Gin, Whisky,Vodka,Rum,and Bran
【摘 要】长期以来,国内的职业教育大多数都是重视基础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很多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得新型的工艺,完全与社会上的企业岗位不相符,更是缺乏了实践的操作。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真正的操作性人才,就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就自身多年的经验,对实训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实训 教学管理 中职  一、实践性教学需要位置
【摘 要】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能极大的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所以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对他们严格管理。  【关键词】班干部 选拔 培养 管理 精心  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因为班干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全体学生的领头雁,是任课老师的得力助手。班干部队伍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带动整个班级良性发展。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呢?作为初一新生班主任,
【摘 要】英语教学需要创新。那么英语教学怎么样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成为我们新时期的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去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重大内容.本文将主要针对英语的课堂教学如何去创新,从以下五个方面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创新教育 培养 应用    知识的全球化,国际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素质和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讯猛發展,传统
英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也有许多文化障碍。在此,我们主要探讨包含在语言障碍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众所周知,语言教学不仅是教语言,还要教文化。没有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很难交际成功。但在教学,文化意识在课内外都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教语言的同时解释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是对语言点,重点单词和表达方式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文化背景渗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儿强调识字的生活源泉。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特别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据以上识字要求,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在
【摘要】本文作者依据当前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特别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普遍性难点,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具有简单明了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创设情境 丰富手段 注重朗读 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生动活泼,形象具体鲜明,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通过多年的新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互动的最为直接与有效的工具,提问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序性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开展交流沟通,以及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接近文章主题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成为了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欲望更加强烈,教师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