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设情境中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有着无边无际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独特的设计,有着强烈的刺激性。他们看之动心,思之有趣,品之有味,能够激发兴趣,使他们产生思维的动机。科学教育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特别是通过创设情境的过程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人就在创设情境环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情境创设以 “奇”引思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进行探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如果以“奇”为诱因设计实验,就会创设“动人心弦”的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惊奇气氛,使学生“惊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以问”。
  如我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玩音叉,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提出“为什么碰到音叉会很麻?”;有的提出“为什么碰到音叉后,声音就停止了?”甚至有的同学提出“怎样让我们看见音叉在振动呢?”等等。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著名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上如《大气的压力》一课时,就充分地为学生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他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只在课堂上,还可以从生活中培养。现代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小学科学课教师当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产生的真实问题,从而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学生需要走出来,也就是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需要发展的一部分,这样就能较准确地找到探究的切入点,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情境创设以 “疑”促思
  质“疑”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观察比较中进出问题。通过“设疑”的情境创设,有意制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未知知识的矛盾,使之产生认识上的不协调,要让学生知道去发现矛盾。然后鼓励提出问题与不同的见解。
  如我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演示教材实验: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能流到瓶子里;再把瓶塞松一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了瓶里;你还有其它方法能让水流进瓶里吗?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可以在瓶塞上开一个小孔;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上凿一个洞,还有一位学生说可以设计一个分成两格的漏斗,一边放水,一边空着……学生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激发问题意识的结果。我们的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造创新能力。
  三、情境创设以 “妙”拓思
  小学科学课有这样一个特性,那它就是具有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这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必经之路。学生学习兴趣是观察探究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感兴趣,才能进行有效地观察,接着进行研究,最后才能认识自己身边的事物。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以“妙”激趣。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的实验情境,对学生学好科学,乐于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我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有大半水矿泉水瓶中放入一个空心笔帽,对学生讲这是一个听话的“小潜艇,我用一手指就能指挥它上浮或下沉” 。然后一手边指水瓶,口中念“上浮”,笔帽真就上浮,念“下沉”,笔帽就下沉。其实,我的另一个手在按放矿泉水瓶,控制着笔帽的上浮和下沉。学生还以为老师会魔术,充分了好奇,学习探究的积极性高涨。学生设计这样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从而结合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因为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根据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注意并处理各种细节,细心、详细地进行观察,也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精心预设的科学实验,才能紧接着有效地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发现,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它更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前提和铺垫。
  创设情境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好的问题情境,往往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不断探索,完成解答过程,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必要科学知识的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得到锻炼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以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改变古诗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应成为每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  教师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走向成功。记得去年的体育课中,在刚接手的四(4)班里,有一叫小甲的男生是从一年级到现在出了名的“皮客”。反正在以前的课中坐冷板凳是他的“专利”。当别的孩子在学技能的时候,他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
摘要:ERP系统PM模块支持所有企业的设备维护任务,通过对设备故障和检修历史的记录,实时掌握企业设备资产运行情况,为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提供经济分析和论证依据,提高设备投资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 ERP系统;设备管理;应用;  1.ERP简介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本质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
从教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些孩子大多孤僻、自闭,容易产生怨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据开学的分班调查,在我所教的班里一共有95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而且单亲家庭占50%。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他们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孤独感和失落感与日剧增,更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甚至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问题的产生和爆发,都是因为
为满足GMP要求,制药企业普遍采用空调自控DCS净化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的运行往往受到许多干扰,因此,分析药厂空调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就显得很重要。
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写字基础打不好,学生将来长大了,要想写出一手好字就特别难。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使学生终身受益。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现在学校的教学班,基本上采用平行班制。对于大科来说一个教师最多代两班的课,可是对于美术教师是不一样的,若学校比较大就由专业的美术教师授课,那么会出现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复十遍,在经过八九次相同内容的教学后,偶尔也有些改进,但教师的新鲜感会很快消失的,所以后面班级的教学就成为机械式的重复教学,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也随着教材内容的机械重复而变得索然无味。据调查发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