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事先自学老师要讲授的功课,它是学习的前奏。预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因而,学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第一, 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其主要原因有两个: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听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往往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久而久之,便“只有招架之功”,使学习陷入困境。处于这种状况的同学应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预习能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与是否预习有密切关系。首先,课堂上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预习扫清旧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预习还可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这样,对于预习中看得懂的知识,上课听讲时就着重研究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的途径,对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集中精力把它听懂。
那么,怎样进行英语预习呢?
一、读
读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能力。读有默读和朗读之分。在预习时要拼读单词的发音,注意单词的拼写和词意;读句子、对话、课文。要多读几遍,边读边心译所读内容。朗读对话、短文、课文时,对出现的短语、习惯用语以及有疑问的语言点要作勾画,遇到难读的词、句,听录音模仿,要达到读准读熟的目的。朗读能形成语感,默读有助于细致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两者结合,相互补充。
二、查
在预习过程中借助生词表、词典、资料等,查出生词的音标,注意词的搭配用法;查出已学过但忘记了的词和短语进行补习,提高对句意的理解。借助课本中的注释在课文中进行批注;查出对话、课文中含有新语言点的句子。如学习情态动词must和may的用法,要在课文中找出含must和may的句子,并总结分析它们的用法,紧密联系课文和对话,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化领会情态动词的用法会更容易掌握。
三、思
通过读、查,最后对预习进行小结,可回过头来再看,再想教材。若有不懂之处可记下来听老师讲解。另外,动手做些课本上的练习题,可以达到测试预习的效果。其次,对于课文还可以进行段落划分,并写出段落大意,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施行三层次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1. 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假期里)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通过学期预习,了解本学期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学习。而且,这样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状态。
2. 阶段预习是指预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阶段预习可明确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3.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由于这类预习所用时间短,收获大,所以更为常用。
三种预习方式相互关联,如果学期预习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节省时间;如果阶段预习充分,课前预习也可以不必天天进行。如能把三种预习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一, 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其主要原因有两个: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听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往往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久而久之,便“只有招架之功”,使学习陷入困境。处于这种状况的同学应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预习能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与是否预习有密切关系。首先,课堂上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预习扫清旧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预习还可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这样,对于预习中看得懂的知识,上课听讲时就着重研究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的途径,对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集中精力把它听懂。
那么,怎样进行英语预习呢?
一、读
读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能力。读有默读和朗读之分。在预习时要拼读单词的发音,注意单词的拼写和词意;读句子、对话、课文。要多读几遍,边读边心译所读内容。朗读对话、短文、课文时,对出现的短语、习惯用语以及有疑问的语言点要作勾画,遇到难读的词、句,听录音模仿,要达到读准读熟的目的。朗读能形成语感,默读有助于细致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两者结合,相互补充。
二、查
在预习过程中借助生词表、词典、资料等,查出生词的音标,注意词的搭配用法;查出已学过但忘记了的词和短语进行补习,提高对句意的理解。借助课本中的注释在课文中进行批注;查出对话、课文中含有新语言点的句子。如学习情态动词must和may的用法,要在课文中找出含must和may的句子,并总结分析它们的用法,紧密联系课文和对话,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化领会情态动词的用法会更容易掌握。
三、思
通过读、查,最后对预习进行小结,可回过头来再看,再想教材。若有不懂之处可记下来听老师讲解。另外,动手做些课本上的练习题,可以达到测试预习的效果。其次,对于课文还可以进行段落划分,并写出段落大意,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施行三层次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1. 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假期里)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通过学期预习,了解本学期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学习。而且,这样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状态。
2. 阶段预习是指预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阶段预习可明确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3.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由于这类预习所用时间短,收获大,所以更为常用。
三种预习方式相互关联,如果学期预习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节省时间;如果阶段预习充分,课前预习也可以不必天天进行。如能把三种预习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