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际工作中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对待练习的盲目态度,要求学生做的练习缺乏针对性,质大量低。有的教师对练习题不加以精选,对学生不加以区别,书上的题一律按顺序全做,甚至还要外加市场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粗制滥造的习题集之类的东西,也一律全做。这样不但失去了练习的意义,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精心设计课堂中的练习,是打造低负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半小时课堂 练习设计
“半小时课堂”中“半小时”是一个虚指的概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本质就是压缩教师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练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任何技能、技巧,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形成,学习过程中任何一种具体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简化教学环节后,精心设计练习,留出十分钟或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消化,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明确练习设计的目标性。
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明确各项练习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练习应有具体目标,如果不是有意地逐次完善动作,那就不叫练习。例如,很多人天天都在写字,写了十几年,一点长进也没有,因为有时写字的动作不是练字,它没有把字写得美观的具体要求,也没有逐次完美的要求。练习的首要作用就是促进和保持学习内容的保持和迁移,所以设计练习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练习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练习设计”为:1、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的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二 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设计手脑并用的练习
学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单一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练习的形式,可以是说话、朗读、合作、阅读等。因此,教师可尝试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练习。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鲸》一课时,我就在各教学环节中穿插设计了以下练习:
1、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先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2、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3、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填表比较,学生较清楚地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4、画一画
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鲸怎样睡觉。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然后根据脑中的形象把它们睡觉的样子画下来。要求简笔画即可。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演一演
“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特点,我设计了如下训练:先读下面的片段,再按要求演一演。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要求:1,想一想,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2,想象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小组合作演一演。
三 按学生学习的差异布置等级练习,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设计练习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练习的难易度、练习的量、练习的形式,都应该精心设计。魏书生《教室师上课“十条”》中的第八条:“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项自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2、背诵认为写得有趣的一段或几段
3、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4、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课件出示书的封面)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两本好书。
1、2两项作业侧重词、句、段的记忆积累,而作业3则注重在如何运用词语佳句及写作等技能策略的学习,作业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 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
黄光硕先生著的《语文教材论》中有这样一段:“练习要富于启发性,这是设计好练习的关键问题。如何做到有启发性,叶老指出,应在‘课文之关键处,含蓄处’,‘作适当之指点,不为详尽之讲说’,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逐步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作业,特别是讲读过程中的练习,对新知识的学习经常起到小结、铺垫或启示学习思路的作用,应更具启发性。启发性因素越鲜明,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如学了《蝙蝠和雷达》后可让学生说说人类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想象人类还可能利用仿生的原理发明什么?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散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不仅理解课文深入了,创造的品格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从微观上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提问、讲解以及作业设计中,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提问、讲解、作业设计都要有启发性”。
所以,半小时课堂中的练习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语文教材论》
3 《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 半小时课堂 练习设计
“半小时课堂”中“半小时”是一个虚指的概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本质就是压缩教师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练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任何技能、技巧,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形成,学习过程中任何一种具体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简化教学环节后,精心设计练习,留出十分钟或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消化,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明确练习设计的目标性。
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明确各项练习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练习应有具体目标,如果不是有意地逐次完善动作,那就不叫练习。例如,很多人天天都在写字,写了十几年,一点长进也没有,因为有时写字的动作不是练字,它没有把字写得美观的具体要求,也没有逐次完美的要求。练习的首要作用就是促进和保持学习内容的保持和迁移,所以设计练习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练习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练习设计”为:1、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的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二 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设计手脑并用的练习
学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单一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练习的形式,可以是说话、朗读、合作、阅读等。因此,教师可尝试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练习。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鲸》一课时,我就在各教学环节中穿插设计了以下练习:
1、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先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2、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3、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填表比较,学生较清楚地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4、画一画
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鲸怎样睡觉。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然后根据脑中的形象把它们睡觉的样子画下来。要求简笔画即可。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演一演
“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特点,我设计了如下训练:先读下面的片段,再按要求演一演。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要求:1,想一想,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2,想象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小组合作演一演。
三 按学生学习的差异布置等级练习,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设计练习也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练习的难易度、练习的量、练习的形式,都应该精心设计。魏书生《教室师上课“十条”》中的第八条:“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项自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2、背诵认为写得有趣的一段或几段
3、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4、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课件出示书的封面)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两本好书。
1、2两项作业侧重词、句、段的记忆积累,而作业3则注重在如何运用词语佳句及写作等技能策略的学习,作业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 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
黄光硕先生著的《语文教材论》中有这样一段:“练习要富于启发性,这是设计好练习的关键问题。如何做到有启发性,叶老指出,应在‘课文之关键处,含蓄处’,‘作适当之指点,不为详尽之讲说’,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逐步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作业,特别是讲读过程中的练习,对新知识的学习经常起到小结、铺垫或启示学习思路的作用,应更具启发性。启发性因素越鲜明,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如学了《蝙蝠和雷达》后可让学生说说人类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想象人类还可能利用仿生的原理发明什么?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散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不仅理解课文深入了,创造的品格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从微观上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提问、讲解以及作业设计中,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提问、讲解、作业设计都要有启发性”。
所以,半小时课堂中的练习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语文教材论》
3 《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