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孩子,当心隔墙有耳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家长都曾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在私下里议论别人,尤其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但是家长在私下里议论自己的孩子却不管这一套。您有没有想到,如果孩子听到谈话内容,他会有怎样的感受?
  不要在背后嚼舌头
  曾女士是一个性格温和的妈妈,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她和寄宿回家的女儿小娅发生了激烈冲突,甚至小娅返校的时候都没有跟妈妈告别。说是激烈冲突,其实是小娅向妈妈愤怒地吼叫,而妈妈默默承受。究竟是什么事导致母女反目?
  “哎呀,其实都怪我。”无计可施的曾女士向我求助,“我不该沉不住气,偷偷找小娅的班主任了解情况,还恰好被小娅听到。您说我有多笨呀!”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上周三,曾女士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条消息,说小娅班里有女生早恋,半夜溜出宿舍与高年级男友相会,被老师捉到,要给予严厉处分。此消息没有提及违纪女生的名字,只说是姓吴,学习成绩不错。曾女士不安起来,因为小娅姓吴,学习成绩也不错。回想这一段小娅在家的表现,曾女士越发紧张,因为小娅这一段儿特别爱打扮,要求买新裙子和新运动鞋,还开始对妈妈的口红感兴趣。曾女士坐不住了,马上打车来到小娅的学校,在办公室与班主任密谈起来。巧合的是,小娅来办公室送作业,在门外听到妈妈的声音,好奇心起,便在门外静静地听。她想不到妈妈如此不信任她,居然偷偷跑来打探消息。她越听越来气,最后把作业本往门口一丢,径自跑开了。
  我問:“您和班主任都说了些什么让小娅如此生气?”
  曾女士说:“我问违纪的学生是不是小娅。班主任说不是,让我放心。不过,好不容易见班主任一次,我想充分利用,于是打听小娅的情况,有没有早恋的迹象,学习习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班主任告诉我,小娅跟班上的几名男生关系不错,大体上还算正常。男生甲如何如何,男生乙如何如何……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唠叨了一个多小时。主要是班主任在说,我只是一边听一边点头。”
  我问:“您有没有提到小娅要新衣服、对口红感兴趣之类的事?”
  曾女士说:“提到了。不过只是半猜测半取笑,没有说那样不好。”
  我说:“想想看,如果你单位的两个领导私下里这样议论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曾女士说:“可我是小娅的妈妈呀!我和班主任都是出于教育者的责任感,没想到被小娅说成背后嚼舌头。小娅激动的时候甚至骂我是‘长舌妇’,太让我伤心了!”
  我说:“正因为是妈妈,您私下对小娅的评价才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曾女士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私下的评价更可能是真实的看法。如果是负面评价,又有不道德的属性,所以特别让人反感。您没有教育过小娅,不要在私下里议论别人,尤其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吗?为什么您说一套做一套,私下评价自己的女儿呢?您有没有想到,如果小娅听到谈话内容,她会有怎样的感受?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私下评价叫‘提及性对话’,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自我认知。”
  提及性对话的魔力
  我告诉曾女士,“提及性对话”是美国专注于家庭咨询和儿童学业成就发展的咨询师西尔维娅·瑞姆博士发明的一个专业词汇,专指在孩子有可能听到的情况下,发生在成人之间的关于孩子行为的对话。这里的成人包括父母、其他主要养育者和老师等。
  我说:“发生在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其他成人之间关于孩子的提及性对话其实相当普遍,只不过没有被我们意识到。比如,女儿感冒了,被妈妈带着去看医生。女儿在病房里输液的时候,妈妈在走廊上跟医生聊了两句。妈妈问医生女儿有没有肺部感染,会不会恶化成肺炎。医生说不会,炎症很快会被控制,病毒会马上被杀死。妈妈刚走进病房,女儿就眼泪汪汪地问妈妈自己会不会死。妈妈大惊,问女儿为什么会这样说。女儿说,妈妈别骗我了,我得了肺炎,会被病毒杀死!您看,妈妈和医生聊天的只言片语被女儿听到,因为正在病痛中,她更倾向于向不好的方面想,于是发生了误会。这便是提及性对话的魔力。”
  曾女士说:“这只是误会嘛,很好解除的,怎么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呢?”
  我举例道:“这样的场景您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在游乐场,孩子们在玩耍,妈妈们凑在一起聊孩子。妈妈甲说,我儿子很害羞,从来不敢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总是等对方来邀请他一起玩。妈妈乙说,我女儿很大方,又懂礼貌,从来没见她怯生过。妈妈丙说,我儿子爱生气,动不动就跟小朋友起冲突,很少见他跟一个小朋友友好地玩超过半小时的。妈妈丁说,我儿子已经学会尊重小朋友了,就算闹了不愉快,他也会心平气和地与对方协商,根本不会动粗。想想看,四位妈妈的孩子听到上述议论会怎么想?妈妈甲的儿子被贴上了‘害羞’的标签,他会认为自己具有害羞的性格特点,是天生的,无法改变,所以今后与人交往会继续,甚至更加不主动。妈妈乙的女儿一定很开心,因为妈妈在表扬她,她会认为大方、懂礼貌是自己的优点,并愿意继续这样表现。同理,妈妈丙的儿子被贴上了不好相处的标签,妈妈丁的儿子则认为自己具有优雅的绅士风度。”
  曾女士睁大了眼睛,说:“家长类似的提及性对话太多了,简直比比皆是,有时根本不顾孩子是否在场、能否听到!”
  我说:“是的,这些无意识的提及性对话,以及家长在孩子有可能听到的情况下跟别人抱怨自己的孩子的对话,对孩子的伤害和限制其实超乎我们的想象。换言之,孩子都是在长辈的提及性对话中长大的。”
  曾女士:“真是隔墙有耳啊!以后可要小心谨慎,我可不想再被小娅数落了!”
  我说:“此言差矣。提及性对话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家长不必刻意戒掉提及性对话,而是要转变提及性对话的内容,有意识地用正面的提及性对话,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独立人格,甚至有着比直接表扬还要好的效果。”
  “真的吗?那我可要学学!”曾女士大喜。
  像周瑜那样下个套
其他文献
食材用料:  南瓜300克,土豆50克,鲜牛奶150克,清水100克,盐一勺  做法:  1. 南瓜跟土豆洗凈、切块,装入盘子后隔水蒸熟(用筷子戳一下,戳透就说明熟了);  2. 将蒸熟的南瓜去皮,放进碗里,然后用勺子碾碎;  3. 土豆趁热撕皮,先切片,再切条,最后切成粒;  4. 将南瓜肉、土豆粒,外加100克清水,倒入研磨机打成浆;  5. 准备一个干净的不粘锅,将研磨机内的南瓜浆倒入锅中,
2020年题目  2020年题目   第一组:讲台,举动,眼睛,调皮鬼,病榻,希望,殷切,力透纸背   第二组:雾霾,尾气,燃烧,呼吸道,明确,那么,口罩,在所难免   第三组:敌意,表情,可是,对不起,反省,并非,相似,莫逆之交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
国外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不好的孩子可能更易得自闭症,此研究报告已经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进行了宣读。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国家大学的一项小型研究显示,正常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肠道细菌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两者粪便中的某些代谢物的浓度不同,这些代谢物是由肠道细菌所产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儿童粪便中的56种代谢物,确定其中7种代谢物浓度在自闭症孩子的粪便中更低,这说明自闭症孩子的肠道功能
【编者按】  在就近入学的政策下,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读书,许多家长不惜重金在名校附近购置学区房。在全国各大小城市,学区房俨然已经成为房地产营销的王牌。但是,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进了名校未必是好事,有的成绩下滑,有些不适应名校激烈的竞争而郁郁寡欢,甚至自暴自弃。这些家长认为,买学区房是失策之举,对孩子则是拔苗助长,于是后悔不迭。  孩子进入名校就一定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吗?在普通中学读书一定没出息吗?如何
不少家长反映,整个夏天宝宝都没长痱子,结果立秋之后反倒长痱子了,这是怎么回事?  皮肤科专家指出:生痱子是因为温度高,出汗后沒有及时清洁,汗腺排泄不畅被阻塞引起的。立秋之初,不少地方“秋老虎”仍在肆虐,白天气温依旧很高。但有的家长以为已经立秋,天气很快就会转凉,而给宝宝穿了厚衣服,导致宝宝出汗,而宝宝出汗后皮肤又没有得到及时清洁,因此捂出痱子来。  宝宝长痱子,别用痱子粉  宝宝长痱子后,很多家长
【人物名片】  王希明,1980年出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杨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语文大讲堂“语文教学之星”等荣誉称号。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许多家长反映,为孩子选择图书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该读哪些书?电子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碎片化阅读是否影响大脑发育?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复
沟通走进死胡同  谭先生是一名列车长,常年率领数十名员工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年年被评为优秀列车长,却对自家12岁的儿子隆隆束手无策。前来咨询时他无比苦恼地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严厉点吧,说我是法西斯,讲道理吧,又完全没用,让人左右为难。”他所说的“严厉点”,指的是动粗,具体方式是打耳光和踢屁股,难怪隆隆骂他是法西斯。  我说:“很欣慰您愿意跟儿子讲道理,这是亲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为什么会没用呢?
问:女儿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说:“老爸,今天班里演讲我得了第一。你说你闺女怎么这么优秀?”看女儿得意的样子,我打断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然后教育她一通。女儿很快坐不住,进厨房找她妈去了。看着女儿的背影,我有些后悔,如果我不教训她,就让她得意一下,开心一下,是不是更好?  昌平  答: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的孩子不是骄傲,而是自信。”孩子能够自夸,说明她有了荣誉感、上进心,
吃饭明明是一件愉悦的事,为什么每次都弄得鸡飞狗跳?多少母亲忍不住仰天长啸: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下面,我就给大家“扒一扒”其中的原因。  问题一:孩子吃饭像打仗,一番扫荡后杯盘狼藉  从开始培养宝宝自主进食的习惯开始,父母就要控制心魔,学会放手、放手,再放手!哪怕宝宝在刚开始学习吃饭的时候搞得周围一片狼藉,饭粒无处不在:脸上、手上、身上、地上……宝宝还时不时地把嘴里的饭吐出来,拿在手里玩,并
不 久前我去英国,住在当地一位朋友的家里。晚饭前我惊讶地看到,朋友9岁的儿子约翰像个大人似的准备餐具、端菜上桌,晚饭后又一趟趟地往返于饭桌和厨房之间,把需要清洗的餐具放进水槽,并逐一清洗起来。看着孩子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很心疼,连忙站起身来打算帮忙,却被朋友制止了。  朋友说:“你不用插手,约翰会做好的。”我好奇地问:“这么小的孩子,不怕把碗碟摔破划伤自己吗?”朋友笑笑说:“你太小看孩子了,约翰从5